威远哪里好耍啊?
2022-12-29点击数: 编辑:
邑中美景待人游 --威远县旅游风光揽胜 蜀中名县威远县,是一个旅游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在1289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聚集有“三湖一寨、两山两寺一塔”等省、市、县级旅游风景名胜。 长沙坝水库和葫芦口水库是“三湖”中的两大人工湖泊,习惯于统称“长葫水库”,不仅因为它们都处在威远河中游,更重要的它们 是联合运行的梯级水库,就象一对孪生姐妹,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为地处四川南部的自贡市和威远县的人民无私奉献着甘甜的乳汁。 作为四川省的重点水利建设工程,长葫水库分别建成于1971年和1979年,长沙坝水库为浆砌条石坝顶溢流单拱坝,总库容4574万方。“长沙坝水库”五个大字是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书写。葫芦口水库为浆砌条石溢流重力坝,总库容7580万方,两座水库的总库容达1亿2千多万方。 长葫水库作为人工湖泊,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留给我们的是生生不息的幸福源泉,还有旖旎风光,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如果说清溪河是一条绿色的飘带,那么长葫水库就是飘带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长沙坝水库有大小港岔200多条,半岛50多个。两岸山峦起伏,绝壁悬崖,绿树成荫。湖水清澈透明,渔舟唱晚,波光粼粼。 在长沙湖景区既有兴隆场、神仙沟隋代文化遗址,又有雕刻精美的观英滩贞节牌坊,还有六十年代留下的战备山洞。 葫芦口水库峡谷风光独特,湖光山色优美。荡舟湖中,惊起群群白鹭,可体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距湖尾约4公里处有一天然溶洞,尚待考察,开发。 船石湖是“三湖”中最娇小玲珑的一个,与她相邻的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白牛寨森林公园。 船石湖风景区湖中的绿水和公园的青山相互映衬,相益得彰,总面积达16平方公里。 船石湖内景点繁多,有大小港岔200多条,半岛和岛屿近100个,有红豆树、相思洞、孔雀寺庙等。诗曰:红豆相思情绵绵,织布梭子立湖间。三峡飞鸟松翠绿,神象情态从万千。相思洞天寄相思,香炉缭绕升紫烟。孔雀寺庙话孔雀,卧波虹桥醉心甜。两岸苍松百鸟啼,满湖碧水波光艳。溪中嬉戏湖中追,惊起飞鸟绕船帆。湖底石郎鱼作伴,岩边红豆水洗颜。 森林公园内植被繁茂,山峰耸立,沟谷纵横,流水潺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观光了望塔,十几公里外的“五宝墩”、“俩母山”都近在咫尺,眼前“云绕青山,碧波荡漾,雾起云飞,松涛阵阵”。 船石湖风景区和白牛寨森林公园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是举行会议和游人观光度假、休闲避暑、亲朋聚会的理想场所。 “百里来龙两母分,蜿蜒飞架半天云”、“压尽陵州百万峰,岿然两母在云中”。这是古代诗人对俩母山的形象说明。 俩母山地处威远县西北山区,海拔834米,为古代陵州(仁寿地域)最高的山峰,是清溪河、越溪河的发源地。其山双尖挺秀,一大一小,相伴而立,似母女殷殷相望。因此围绕她,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四川是一片汪洋,名为西湖。昆仑山龙神爷劈开三峡,引湖水奔向大海,继后命弟子母女二人来此立山,各居一峰,广播善缘,数百年后母女归西成道,化作两山,以此得名“俩母山”。 俩母山自古就是烧香信众慕名朝拜的佛教名山,也是文人骚客燕游吟咏的聚会胜地。清末诗人吴少游登临两母,留下了赞美的诗句: 上到陵州第一峰,双尖特秀半凌空。 中分二水江沱壮,总领诸山世界雄。 风月无边排大小,乾坤并峙列西东。 遥遥两母参天日,照透鸡冠顶上红。 俩母山不仅秀,而且周边的群山也很美,有天池甘露,五梅奇峰,半边古刹,向寨春风,鸡冠烟雨,香炉残月,铁门云封,柜岩晚霞等八景,其中向家寨为威远境内有名的古寨之一,寨内山门遗迹尚存,山形奇异陡峭,林木葱茏,宛如世外桃源。当地人巧用俩母山周边这些自然景观吟诗赞美。补充:两母天灯照中华,半边钟鼓响万家。 马下双河吃氵翁 水,鸡过铁门啄梅花。 如今俩母山已被列为我县第二批佛教朝会之地,当地政府已着手进行旅游规划,修缮寺庙。相信不久,这里将成为人们登山休闲,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大自然不仅馈赠给威远人一座佛教名山--俩母山;而且还馈赠给威远人一座道教名山,这就是著名的老君山。 老君山分为大老君山和小老君山。相传它们都是太上老君炼丹留下的丹炉。其中尤以大老君山最为有名。 大老君山,又名荣德山。自隋朝以来就是荣威两县的界山。南宋《舆地纪胜》一书记载:“荣德山,其高插天,资州、昌州、富顺皆见之。其山在川谷之中,独拔五百余丈,中有希夷观、老君祠,半山有唐刺史薜高丘立摩崖碑”。清代乾隆《威远县志》说:“大老君山,在县西四十里, 耸秀拔,方若削壁,高矗云表,近五百余寻。上有老君祠,修道石崖十四所。有池,古开千叶莲。宋兴隆元年相传陈希夷曾寓此,故又名希夷山”。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陈希夷先生是不是真的来老君山住过,还有待考证,但从这些记载可知,大老君山早在唐宋时代就成为川南有名的道教名山了。 老君山自古既是道家的修炼之地,也是达官显贵、文人骚客登临赋诗的绝好场所。至今山上不仅保存有较好的唐宋道教造像,而且还留存有历代文人的石刻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