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美食 > 正文

日本的寿司怎么做

2023-11-29点击数: 编辑:

一、日本的寿司怎么做

如果上面你觉得太多看得麻烦的话,这里有个比较简单的

原料/调料]

寿司饭(参考寿司饭作法) 2碗

瓠干(15公分)(用柴鱼酱油煮入味) 2条

蛋 2个

红豆干 2大匙

肉松 2大匙

小黄瓜 1条

火腿 1片

保洁膜 1张

竹帘 1个

冷藏式便当 1个

(1)海苔片 2片

(2)蛋皮 2片

(3)鱼卵 1大包

(4)海苔粉末 1大包(以上寿司外表口味)

[制作流程]

(1)将寿司饭作好待凉,其他材料分别洗、切好备用,并将蛋打散煎成蛋皮切长条状备用。

(2)将竹帘上铺保洁膜1张,先将寿司饭置于中央均匀铺平,左右各留1公分边,尾端留3公分,依序将所有材料铺在饭的中央,提起前端向另一端压紧,并用竹帘卷好固定,一边拉紧,两头压紧,再取下竹帘。切成八等分备用。

(3)先拿4片分别包上海苔片及蛋皮,包之前先取下保洁膜,包上海苔皮或蛋皮后,再把保洁膜包回来即可。

(4)另4片分别沾上调味料(3)(4),一样先取下保洁膜沾好后,再包回,即可放入便当中。

冷藏盒先放入冰箱冷藏后取出,再放入花寿司,即可达保鲜目的

二、寿司的具体做法???

简易寿司 的做法

食材

三、日本简单寿司怎么做

紫菜铺底 放饭 再来点肉松 黄瓜胡萝卜(条)

然后用竹排包起来 弄紧点 再切成一块一块的

大致就这样

四、寿司怎么做好吃

水滴寿司的做法详细介绍 菜系及功效:日本料理

水滴寿司的制作材料:主料:米饭4碗,紫菜4张,肉松1/2碗,菠菜1/2斤

辅料:蛋3个,胡萝卜4长条,竹帘1张

调料:白糖,白醋各3大匙,盐少许

教您水滴寿司怎么做,如何做水滴寿司才好吃1、米饭趁热拌上白糖、白醋,放凉备用。 

2、蛋打散,加少许盐调味,入平底锅中煎成蛋皮后,切成长方型,再切作长条。 

3、菠菜放进加盐的热水中烫熟,漂凉后挤干水分。 

4、取竹帘垫底,上铺紫菜,米饭铺至3/4处,中间放进所有内馅包卷起来,卷到前端时,倾斜下压,缝口用米饭沾粘,成水滴状。 

5、以利刀将水滴寿司切薄片,排列于盘中。

五、寿司的菜谱有哪些

握壽司(Nigiri-Sushi)

握壽司是最饕客受歡迎的種類。將壽司飯捏成規矩小糰狀,抹點芥末在薄片生魚片上並覆蓋在小飯團上即可食用。品嚐握壽司的饕客講求食材的新鮮度、刀功及不會過緊或過鬆的飯糰。 食用方式可以手將握壽司拿起用魚肉去沾點醬油提升魚的鮮味一口吃下。

卷壽司(Maki-Sushi)

卷壽司是將海苔鋪上壽司飯加入不同的食材使用竹廉捲成長條後再切段食用。製作卷壽司講求的是好緊而不實、鬆而不散,飯量也不可過多。一般卷壽司的分量不小,一般人在吃完握壽司和其他菜餚後,才決定要不要加點一份或半份卷壽司,卷壽司有用來填飽肚子的意思。 一般常見的捲壽司有,海苔壽司、花壽司、鐵火捲...等。

手卷(Te-Maki)

手卷即是壽司飯(有時則不放入壽司飯)配蔬菜或海鮮,用燈箱烤過酥脆的海苔捲成甜筒狀的壽司。製作時講求食材的水分不可過多,海苔也經過火爐或燈箱烤過,若製作完成未立即食用海苔很快就會軟化,失去的口感。饕客講求的手卷入口要香脆,在第一時間內食用,一般饕客看到手卷上菜會放下手邊的筷子立即品嚐。 常見的手卷有蘆筍手卷、蝦手卷、鰻魚手卷、鮭魚卵手卷...等。

散壽司(Chirashi-Sushi)

散壽司是將壽司飯鋪放於精美容器底層將各總食材如生魚片、日式小菜、壽司蛋...等食材放至於上層。散壽司特色是內容及色彩豐富,菜色主要以生冷的海鮮食材及蔬果為主、適合夏天食用。散壽司又稱為海鮮丼或生魚片蓋飯。

押壽司(Oshi-Sushi)

押壽司則是製作最複雜的壽司。特色是以小木箱將食材及飯糰壓成方形,再切段食用。壓壽司的製作過程要求緊實,外形精緻。製作時間長價格也偏高,一般一份製作精美的押壽司價格都會在台幣400元以上。

稻荷壽司(Inari-Sushi)

稻荷壽司俗稱豆皮壽司,使用醃製過的油炸豆腐皮切半將裡面填滿壽司飯團,最後在豆皮上用黑芝麻或其他食材裝飾,大小以一口為基準,無須沾料口感微酸且甜美非常受到小朋友的歡迎。

軍艦壽司(Gunkan-Maki)

軍艦壽司是造型非常精緻的壽司,將壽司飯放置餘海苔裹成橢圓形狀看似個小容器,使用較高檔食材放至於上面,一般為鰻魚、鮭魚卵、海膽等,其大小也是以一口一個為基準,常見的食材有,海膽、鮭魚卵...等。價格依照不同的食材不同,計價方式一般以粒為單位計算價格。

壽司的保存一般建議為立即食用,在長溫下放置最好不要超過兩餐,若要放置冰箱內冷藏保存建議在外包裝包上幾層報紙可以減少水份流失避免過於乾硬。一般人品嘗壽司可以從手捲或捲壽司開始嘗試或請師父建議,如果敢吃生的食材,握壽司則是最受饕客歡迎的壽司種類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