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
2024-06-23点击数: 编辑:
北方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除了饮食以饺子为主,还有很多习俗,如送灶神、磨豆腐、把面发、放鞭炮、拜年、穿新衣、杀年猪 、赶年集、贴春联、守岁等习俗。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
北方过年习俗:
1、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也就是破旧的意思。
2、赶年集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过年好招待亲戚。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尤其是北方的农村,年关了,如果不亲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转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讲一讲、听一听,即使家办下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年都是没有年味的。
3、扫房子
北方腊月二十三,是家家户户的扫除日。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 有扫除晦气之意。人们通过大扫除,表达了对新年的除旧迎新的思想。在大扫除的同时,有些还会扔掉一些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并购置更多的东西,也代表了除旧迎新。
4、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茧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5、杀年猪
腊月二十六,杀了年猪,除了腌制咸腊肉,剩下的都挂在仓房里。快过年时拿回屋子里,“缓”一宿。烀肉时用一口大锅,底下烧柴火,慢火烀上半天,这样烀出来的肉入味、好吃。但小孩往往都等不及,不时地催大人给捞出一块来尝尝。于是,这一天往往一点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头就饱了。当然,还要留出一些生肉用来炒菜,还要一些瘦肉剁成馅,留着包饺子、炸丸子。
6、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过年,主食就是白面馍馍,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如果说发面是个技术活的话,那么蒸馒头则是个体力活儿。馒头要反复地揉,才会有劲、好吃。所以蒸馒头的时候家的男人们往往也会上场助阵。做好的馒头剂子要大小均匀,然后才上屉蒸。有的人家还会馒头上做一些图案,或者塞个红枣在馒头顶上。
7、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北方人吃面食,主要是馒头,所以平日里每三五天就要发一次面、蒸一次馒头。但过年期间则不然,要一次性蒸出十几天吃的馒头、包子、糖角来,所以这一次的发面特别关键。发面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将“面 子”用水泡开,掺上面粉,然后放在大盆里慢慢发酵。因为量大,所以一般要发一整夜。发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加入适量的纯碱,再掺入一些面粉,揉到软硬合适,然后继续发酵一段时间,这发面是个技术活儿,各家主妇们都特别重视,因为过年亲戚来了是要吃的,谁蒸的馒头酸了、不起了,难免落人笑柄。
8、贴春联、守岁
大年三十,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北方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两旁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给节日带来喜庆之气。北方人有守岁的习俗,就是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
9、回娘家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包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姑爷陪着媳妇回娘家, 初三,一般也是回娘家,但意义不同,这个日子,大都是没了爹没了娘的走亲戚。
10、吃饺子
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过年吃饺子,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11、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破五
大年初五,北方有“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放鞭炮崩穷、扫院子送穷、到田里动农具开始劳动等,这天一般不走亲戚,说是串门走亲戚有送穷不吉利之说。
12、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过年特有的习俗,从大年初一到元宵期间,不管男女老少组织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扭秧歌拜年,场面十分热闹。
13、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北方过小年,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 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 “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说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