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馆怎么这么少?
2024-07-17点击数: 编辑:
山西面食种类的多体现在两个方面:1、用的面粉种类多样。2、做法手艺多样。3、配料麻烦。
相比大米,中国现在的第一主食,种类多吗?多!东北大米,越南香米,四川的大米等等等等,但区别大吗?除了可能蒸、煮出来以后的口感和气味略有区别,还真不能说有明显的差别,一个吃惯香米的人吃东北大米,也会觉得挺好吃。但面(粮食)的种类就多了去了,红面(高粱),豆面,莜面,(至于现在所谓加了蔬菜汁就加蔬菜面就忽略吧)。记得我第一次带同学吃粗粮面食,真就有人吃不下去。再说种类多了,用途也麻烦呀,有人便秘,那搞点粗粮清清肠吧,结果吃了红面剔尖,那完蛋了,给你吃这个的人和你有仇,但来点莜面,就有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所以一说山西面食,大家都说出名,但细分下来,哪个饭店有功夫去搞清这些呀。多少豆面陪多少白面啊,红面加点其他面口感是不是好点呀?包皮面是哪两种面混呀?太费劲,而且比例不一样口感不一样。
啥?不说粮食?就拿白面做?好,那您是来点什么呀? 给您拉(拉面)呀还是剔(剔尖)(其实我们都发tie的音)呀还是擀(擀面)呀还是削呀? 都不行?那咱们要不来点鱼鱼?栲栳栳?还是搓点猫耳朵?(猫耳朵绝对不是猫的耳朵!我们有时候也吃其他猫科动物的耳朵!)算了哇,简单点,能一次做下好多,好保存的,那来点花卷馒头之类的哇(也算面食吧)。结果晋中的阿姨叫了好几口给蒸了大花馍。。。
太麻烦了,咱这样,要开店,咱就只做白面,只用一种方法。行!那咱做什么配料呢?或者直接叫臊子。 山西面食太统称了,一进入做配料调味这个环节就更麻烦了。为什么我要说是“做配料”这么文绉绉的说法呢?因为仔细说起来,山西面食的吃法,不只是浇臊子或者汤头这么简单。南面是上党烩面,临汾牛肉丸子面,晋城油泼面,运城大盘鸡(我能说运城本地都叫新疆大盘鸡吗?其实不是很一样啦)。北面是刀削面最出名,我也最爱吃刀削面,但我不习惯大同刀削面,因为它是带汤的(各有喜好),我还是习惯直接浇的(西红柿,杂酱,小炒肉,白菜都不错)。再麻烦就是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了,对应配料都不一样。栲栳栳很有特色,那蘸什么料呀?羊肉台蘑?西红柿杂酱?醋料(醋要经过炒的)?
所以从三方面来说都难成规模,也就难以店推广了。 那最最简单但方式就是:只做白面,只做一种面,只做浇的,而且只做几种浇头,连炒面都不做。那么紧接着会被说“不正宗”,而且那个没法冠以山西面食的大名走出山西。 当然也有成功的,比如太原比较流行的什么银河飞度,顺溜之类。他们就是只做大同刀削面,如果再发展好点就是叫做山西刀削面,然后推向全国?
那还有一个问题:第三个我们要分析的也是中国菜的通病,难以标准化,比如菜谱写:盐少许?怎么少法?我觉得口淡,你觉得齁咸。所以山西的面馆也是,我就吃过一样的连锁,两家店就是一家口感硬,一家明显煮的容易软了。甚至一家店,人多人少的时候煮出来的面也不一样。人多了还没熟就出锅了,人少了面能多煮会儿。这和米或者馒头饼子不一样,面不能放,现吃现做。延生出一个问题就是翻台率不够,这要是开到CBD去不得急死人啊。还有一点,面粉是酸性的,水土发碱(水发硬,煮熟后水垢多)(这也可能是黄土高原上人们为什么爱吃面,爱喝醋,包括陕西,老祖宗的智慧和经验),所以楼上有人说《天天向上》里面全晋会馆的大厨说连水都是山西空运过去的,我信。但到了全国就不一样了呀,一个是小麦不是哪里都种(虽然物流发达了),一个是各地水文气候也不一样。山西面食出去,和可能就变味了,有人在山西吃了觉得不错,您把厨师请回家也不一定还能做出一样味来。
所以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山西面馆难以文明全国。
PS:就连山西本地人也不爱去饭店吃饭,再高档的饭店,再厉害的厨师,再精贵的食材配料,也不如从小吃到大的,家里的一碗西红柿浇肉面。一部分关于食物,一部分关于感情和记忆。
很多面食,饭店做的,和普通家庭吃的,简直不能比好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不醒面:认识一些开饭店的,做面食的面团不会卡着时间去醒面,大多放到冰箱里,有人要吃拿出来做,一般前一天和好以备第二天用;或者现做现卖,导致很多面其实不劲道,没嚼劲。2,制作工具不一样:很多酒店饭店用和面机、压面机、削面机等等,和自己擀面的,削面的根本不同。3,工艺流程不同:有点类似于简易的流水线加工和纯手工艺的区别,比如猫耳朵,这样的面食纯手工的话怕是赶不上趟儿。4,食材选择:这个不用多说,高档酒店不一定选择食材就是最好的,比如羊汤面,我们自己家做的羊汤面一般都是赶上村里有人家宰杀了羊,用新鲜羊肉的。5,调味品问题:我们家的醋是买的自己村里一个陈醋作坊的,辣椒面自己用油炸,香油(做汤面滴两滴)都是有磨坊的,调出来的味道能一样么所以,在当地,尤其是小县城,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做的面食要比外面面馆更好吃,一日三餐吃面食,当然不会下馆子了,所以面馆不仅少,而且不代表山西面食。
举一个小栗子:有一次请北京的同事去我家玩,然后在自己家不重样的天天吃面食,手擀面、拉面、焖面、汤面片、剔尖、擦尖、猫耳朵、拨烂子……每顿饭都是惊喜,用他的话说:好像以前吃的面都是假冒伪劣的。
作为山西人,我得承认的是,山西菜并不如几大菜系一般出名,因为山西菜本就很难说形成了一大流派。试问一个外地人,晋菜有什么呀,第一反应肯定是“晋菜是什么菜?”不是妄自菲薄,山西菜就是不成体系不出名。要问本地人呢?第一反应绝对是过油肉,然后呢?然后就是土豆片过油肉,再多就是小花卷过油肉了。再多?等我百度一下啊。。。(想起来了,还有拿蒜薹炒的鱼香肉丝)就连山西本地的饭店也很少有能靠山西菜就撑起了的。(什么?全晋会馆?)要说山西的旅游的景点附近应该有主打晋菜的吧?还真是少,就太原晋中这片儿来说,景点有个做“碗托”“灌肠”的小摊摊就算是特色小吃了。所以不是山西面馆不成规模,山西菜就不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