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的文物 贵州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的文物图片
2023-07-07点击数: 编辑:
一、贵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贵州省博物馆有几件堪称“镇馆之宝”的国家级文物:东汉铜马车、金凤冠、鱼龙化石、《信宿帖》等。
二、贵州地质博物馆镇馆之宝?
关岭创孔海百合
进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最先亮相的“镇馆之宝”就是序厅墙上面积达106平方米的大型国宝级原版海百合化石。一朵朵直径达半米左右的硕大“花朵”呈现在人们眼前,朵朵“巨花”和缠绕盘旋的“茎杆”,构成上百平方繁花似锦的画卷,而“花朵”上清晰的鳞片状结构,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动物特征。该标本属于超大型密集共生的古生物化石,是目前可知自然产出面积最大的海百合化石。
梁氏关岭鱼龙
“神秘贵州”展厅内,一件长10.5米,宽4米,龙长9.3米的梁氏关岭鱼龙化石标本,是目前所知最完整的一件梁氏关岭鱼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精美的一件梁氏关岭鱼龙化石。
邓氏贵州鱼龙模式标本
馆藏的邓氏贵州鱼龙正模式标本长3.1米,宽2.1米,龙长3.1米。邓氏贵州鱼龙属于鱼龙目,萨斯特鱼龙科,贵州鱼龙属,产于贵州关岭岗乌乡白岩,晚三叠世法郎组瓦窑段。邓氏贵州鱼龙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第一批)”,也是关岭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
蔡胡氏典型鱼龙模式标本
蔡胡氏典型鱼龙正模标本长5.3米,宽3.3米,龙长6.7米,是一具保存基本完整的左侧视骨架。蔡胡氏典型鱼龙属于鱼龙目,萨斯特鱼龙科,贵州鱼龙属,产于贵州关岭新铺乡和尚坡,晚三叠世法郎组瓦窑段,是关岭生物群海生爬行动物成员之一。该鱼龙目化石数量很少,目前全世界仅发现一块标本。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馆藏的蔡胡氏典型鱼龙正模标本,就是蔡胡氏典型鱼龙命名时依据的标本。
孙氏新铺龙模式标本
孙氏新铺龙是产于贵州关岭的晚三叠世化石标本。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内展陈的是孙氏新铺龙的正模式标本,也是孙氏新铺龙命名时所依据的标本,长2.5米,宽0.6米,龙长2.4米。如今,孙氏新铺龙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第一批)”,是关岭生物群的重要成员。
黄氏新中国龙模式标本
黄氏新中国龙属于肿肋龙类中国龙属,是黄氏中国龙的新属、新种。其生活在距今约2.2亿年前三叠纪贵州西南部的海洋中,在陆上产卵繁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捕食鱼类和小型水生爬行动物。馆藏标本是黄氏新中国龙的正模式标本,长2.2米,宽1.4米,龙长4.1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美丽瓦窑龙模式标本
美丽瓦窑龙属于肿肋龙类瓦窑龙属,产出于贵州关岭新铺乡小凹,上三叠统瓦窑段,是关岭生物群的重要成员。该标本是美丽瓦窑龙的正模式标本,也是美丽瓦窑龙这个新属种命名依据的标本,长1.7米,宽1.2米,龙长2.1米,生物整体性保存得非常完整。
中国始喙龟化石
中国始喙龟化石出土于贵州关岭,距今约2.28亿年,是已知最早出现“喙”的原始龟类。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内展出的标本长2.3米,宽1.2米,龙长2米,不仅是全球范围内出土最完整的一件中国始喙龟,也是唯一一件展出的中国始喙龟化石标本。
三、贵州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贵州省博物馆于1953年筹建,1958年开馆, 新馆于2017年正式开放,位于贵阳市林城东路,目前馆藏文物达20多万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8个。贵州省博物馆以“多彩贵州”为主题,分别从“民族贵州”、“古生物王国”、“历史贵州”、“黔山红迹”四个部分,将古老、神奇、多彩、和谐的贵州历史文化进行了生动展示。
贵州省博物馆有几件堪称“镇馆之宝”的国家级文物:东汉铜马车、金凤冠、鱼龙化石、《信宿帖》等。
铜马车,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汉墓中最完整铜马车,它由近300个零部件组成。昂首翘尾的铜马,神态逼真,步履矫健。
金凤冠,其制作工艺精湛,使用了打胎、累丝、錾刻、宝石镶嵌、锻造等细金工艺,冠饰中的龙凤、花朵、蝴蝶等尤其精美,是目前此类文物中的精品。
这两件精美绝伦的金凤冠分别属于播州(今遵义)杨氏土司杨相的正室、侧室。
金冠有凤冠、翟冠之别。皇后、太子妃着凤冠,之外的女性着翟冠。
贵州是“古生物王国”。贵州地区保存的精美化石,让人类得以窥见两亿多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
鱼龙,是这个”古生物王国“中数量和种类最丰富的一类。鱼龙最早发现于1699年,1821年,英国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正式将这种形似鱼类的爬行动物命名为鱼龙。
古生物化石为研究动植物的诞生、发展及进化历程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对现代古化石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楷书《信宿帖》卷,是北宋宰相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为保护文物,《信宿帖》在2018年临时展出后,如今已在”深宫静养“。
四、军事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
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乾隆御用大阅佩刀,霸气外露大阅佩刀乃皇帝在大阅庆典、亲征、凯旋、命将出征、奏凯受降及款洽外藩等重要场合中佩带。
该刀参照中国军事博物馆馆藏乾隆御用大阅刀并以《皇朝礼器》对皇帝大阅佩刀的描述为参考设计制作,形态栩栩如生,工艺豪华精美,气势宏伟超凡。
五、长寿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
明代
三彩仪仗俑
在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展厅内,藏着该馆的“镇馆之宝”明代三彩仪仗俑。这批于1999年在长寿江南王家坝随葬坑出土的明代三彩仪仗俑共有50余件,包括骑马官吏俑、骑马侍女俑、侍从俑,这些陶俑共同组成了一支出行的仪仗队伍。其中,骑马官吏俑、骑马侍女俑为汉人形象,侍从俑为西域胡人形象,其面容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这也是重庆地区出土的唯一一套明代三彩仪仗陶俑。
商
青铜人头像、金面罩
在“金玉良缘”川渝馆藏精品玉器及金银器展主题展上,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人头像和金面罩吸引了不少参展者的目光。其中,青铜人头像双目微突,面相威严,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金面罩以金箔捶拓而成,双眼镂空,鼻部凸起,中有锋棱,制作工艺精良,其大小与同坑出土的人头像面部比例基本吻合。
明
“西王赏功”金币银币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四川起义时,自称大西王,铸造了西王赏功钱,有金、银、铜三种质地,作为战争中论功行赏使用。西王赏功钱并不是用于流通的货币,加之大西政权迅速垮台,本就赏赐的人不多,因此存世较少,十分罕见。
南宋
荔枝纹金带具
此带具一组16件,采用了锤揲、掐丝、焊接等古代金银器的常用工艺制成,制作精良、纹饰精美,且保存完整,其纹饰主要有折枝花卉、回文及荔枝纹等。
商周
卷云纹喇叭形金器
该器整体呈喇叭状,腹壁上等距离分布着三朵卷云纹,纹饰线条流畅,极具美感,可能是贴附于某种物体上在祭祀活动中使用。这类器物在金沙遗址共出土3件,在古蜀文化中为首次发现,体现了古蜀先民独特的祭祀习俗与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
长寿峨眉龙复原骨架
除了各个展厅的珍贵藏品,在长寿区博物馆内的大厅墙上,一具长达18米的长寿峨眉龙的复原骨架也十分亮眼。这具峨眉龙骨架是1955年修建狮子滩水电站时出土的一具恐龙骨骼,原标本现存于中科院。
六、上海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一:西周的大克鼎。
二:西周的晋侯稣钟。
三:孙位的《高逸图》。
四:怀素的《苦笋帖》。
五:王安石的《楞严经要旨》。
六:北宋的《淳化阁帖》。
七:春秋的子仲姜盘。
八:唐朝的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九:王羲之的《上虞贴》。
十:清朝的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
七、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1793年开放,是综览欧洲艺术史的殿堂。镇馆之宝: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1759年开放,是世界上第一座对民众开放的博物馆,收藏与展示囊括四大文明。镇馆之宝:《亚尼的者之书》公元前1300 - 前1200 年。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880年开放,号称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馆,300多万件藏品,树立了现代美术馆成功经营的典范。镇馆之宝:德加《舞蹈教室》 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东宫)1863年开放,位于圣彼得堡,原本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私人博物馆。镇馆之宝:《伏尔泰坐像》
八、天水博物馆镇馆之宝是属于哪个时代的文物?
隋唐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镇馆之宝隋唐屏风石棺床保护修复被评为“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该文物作为中原文化和丝绸之路文明的见证
九、张家口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哪个文物?
刻铭双附耳铜盘,折口浅腹,双附耳,耳部饰珠纹及左右对称三线状羽纹,同时,它也是张家口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铜盘腹饰夔纹,圈足外侈,足外饰一周虎纹。盘内中部阴刻铭文约27个字,笔划较细。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是一座以服务社会公众为主体的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展示和普及以地质科学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知识,是珍稀古生物和地质矿产标本的收藏、展示、研究中心,是青少年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张家口地区资源环境宣传交流的窗口。
十、荆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
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越王勾践剑、曾侯乙尊盘、云梦睡虎地秦简、虎座鸟架鼓、郧县人头骨化石等等。
1、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
2、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3、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秦法已经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虎座鸟架鼓
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2号墓,年代为战国中晚期。该器物通高约136cm,宽134cm,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伏于六蛇缠绕的长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悬于凤冠之下,两只小虎后足蹬踏凤鸟背脊,前足上托鼓框。该器物通体髹黑漆,饰有红、黄、银白多色彩绘,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凤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5、郧县人头骨化石
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分别发现和出土了两具震撼世界的距今约100万年的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贾兰坡先生称为“国宝”,并依据古人类命名的规则,命名为“郧县人”。两具头骨化石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其面部特征与中国和亚洲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一致。经专家研究、鉴定后认为,这是距今100万年左右的直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