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在旅行中成长呢?
2022-06-24点击数: 编辑:
和孩子制定规则(主要是玩游戏时间),和孩子分享游戏中的高兴事,利用兴趣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扩大“优点”的办法去克服孩子的不足之处。
我娃现在2岁多点,从她几个月开始,我们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在外面游玩(主要是近郊),远的外地行程也安排过几次。这里谈一些我的感受。
如何“让”孩子在旅游中成长?
我觉得“让”这个词目的性太强了,其实,只要把孩子带到旅行的路上,她/他自会成长。
孩子1-2岁,世界对她是如此之新,一块草地、一个水坑,或是几只蚂蚁就能让她玩很久。这时候安排旅行,更多是考虑大人的需求。因为孩子还缺少自理能力,家长多数时候要扮演照料者的角色,如果精力全用在照顾孩子上,势必会影响旅行的质量。这时候推荐的:1)近处的出行;2)如果选远方,建议定点,比如海边的亲子酒店,玩玩沙滩,酒店游乐场。大人也可以体验海边度假。
孩子3-6岁,已经有了部分的自理能力,约上亲友,和小伙伴结伴旅行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大人,在孩子的眼里是“你们”,只有孩子在孩子的眼里才是“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无形中增强了社交的能力。
再大一些的孩子,无论是和大人一起旅行,还是自己参加夏令营之类的,都是个小大人了。放宽你的心,相信孩子。
所以在孩子旅行这个问题上,作为家长,要解决几个问题
1.哪里旅行。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需求,选择合适的地方,做好准备工作。
2.与谁旅行。无论是家长还是小朋友,伙伴决定了旅行的质量。
3.如何旅行。
家长与孩子同行时,并不需要与平时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你们平时的相处模式,就是旅行时的模式。因为成长,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而旅行,只是额外多出来的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的机会。
附几张带娃出去玩时的照片——是的,旅行怎么能少的了拍照呢,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记录噢。
小学生参加游学可以学到什么?
个人感觉可以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花的,发达社会是怎么样的,呵呵,我表示我没实力给孩子去游学。以下是来自网络的观点。
家长们分成两个“阵营”:一方认为,海外游学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就是“游而不学”;另一方则认为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学校不必掺和学生出国游学 张立美(小学教师):对于小学生出国游学行为,学校应当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不要错位,不应当掺和在学生出国游学的浪潮之中,学生出国游学应该交由学生家长自行决定,让旅行社和众多出国留学、游学的中介机构处理。 众所周知,不管是贵族化的私立学校,还是普通的公办学校,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不同,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学生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实际就决定,不是所有的学生家庭都能够承担得起小学生出国游学的高额费用。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校统一组织小学生出国游学,实质上就是变相强迫小学生出国游学,而不是让小学生自愿出国游学。道理很简单,一部分小学生出国游学了,会对没有出国游学的小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让他们有一种挫折感和失落感,而且会助长小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从而不利于没有出国游学的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出国可惜只是“游” 贾志勇(公务员):笔者只认为这样的国外游学,不过仅限于游玩而已。甚至对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能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值得怀疑。因为七天或半月的国外游学,给孩子们的影响,不过是增加些感官印象,用不多久,这些印象就会被遗忘。 毕竟,这跟一个孩子在幼小时候去国外,并坚持生活在国外几年或十几年是大不一样的。心智如“一张白纸”似的孩子的游学,更不是有着一定知识储存的成人或学者的游学。 国外游学是另类“拼爹” 张玉胜(职员):对于涉世未深的低年级孩子而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鲜和稀奇的,从让孩子开眼界、长见识、快乐放松的角度考量,“游”和“学”都是孩子假期的不可或缺,谁多谁少应该无关紧要。希冀历时一两周走马观花的体验就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并不现实。 按理说,出国游学缘自组织方和参与者的两厢情愿,交钱成交无钱拉倒乃天经地义的游戏规则。但一个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却是由“游学热”可能带来的攀比风。家长基于对自身颜面的考量及对孩子艳羡与哭闹的怜悯,出国游学势必会遁入不计成本、盲目跟风的非理智怪圈。在“拼爹”盛行的当下,家庭背景的阴影始终是孩子成长绕不开的因素,透过“择校热”、“游学热”等的风生水起,背后的“拼爹”博弈无处不在。而导致“拼爹”不休的畸形认知,便是植根于那个“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小学生出国游学是拔苗助长 刘孙恒(大学生):纵使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年龄最大的也无非十二三岁,其行为能力、心智发育等都尚在发育阶段。那么,出国游学除了“游”了之后,即我们所谓的“开阔视野”,“学”的方面真能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见到日本相扑,会认知那是“日本传统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置身于斯坦福大学,真能够体验到别具一格的“科学人文精神”? 我相信许多父母也有如此感知。但之所以仍成出国游学的拥泵,正如报道里的冯女士所言,“开开眼界总是好的”。不考虑孩子的心智承受能力,此般“聊胜于无”的姿态,我们似曾相识:为了“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样,幼儿教育小学化,课余时间给孩子报满了奥数班、特长班、兴趣班……最终扼杀的是孩子的天性。 所以,并不符合小学生的阶段特性的出国外游,无非是教育拔苗助长。
一个人只要多接触场面,多见世面,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以一个人参加游学可以长得多知识,而可懂得社会上的一些事,在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学会做人,就什么都学得会,学习不但学课本上的,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就是游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