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玩乐 > 正文

古人没有电,是怎么过夏天的?

2022-08-29点击数: 编辑:

在我国,使用电的时间,民间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以前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并无电的概念。

在我们中部地区,用电算是最早的地区了。于一九六六年开始架没电线杆。高压杆两丈二,低压电杆一丈八,三相电源线。

部分偏远山区和边疆地区,最近两年才用上了电。

电是科学与文明的象征。它加快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文明。代替了泛重的劳做,加快了生产生活与工作的快速步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值效益,省却了人工成本的代价,提高了生产资料的作用率。

自有电以来,人们不用再推磨,推水车,拉犁子拉耙拉磙打场了。人们不用再点洋油灯。可以说,电现在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各行各业。电,无处不用。工业,农业,军队,医院,科研,生产等处处离不开电的作用。电基本属于万能之象。大到国防科委(卫),科学工程,小到一家一户的生产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电在发挥的作用。

现在民间生活中,天冷了用电加热,天热了,用电降温,电扇空调是必备之物,有了它,人不作难,人不受热,人不受罪。人们依靠电这个时代的宠物,过着自在如意的快乐生活。增添了不少人类生活的彩色,提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和快乐。

那么古时,天下没有电的问世,那么夏天伏天人们是怎么熬过來的呢?

其实,对于这个解释,人们只能从想象中作答。炎热的盛暑天气里,人和动物们大多入夜和早上活动:干活,找吃,到中午的几个小时中,动物们藏在水中,洞中,树下,树上以承荫凉。人类大多则躲进屋中,树荫下,或是水中以避暑,热了洗洗,渴了喝口凉水,天热啥也不干,凉快了弄点吃的。晚上前半夜聚集喷空,唠闲话,后半夜凉快了就睡会,树下,沟傍,当院等随处都是承凉睡觉的地方。因为咱不是古代人,只能想着是这样了。

吾本人年岁稍大,略谈本人小时侯是如何过夏天的:当麦子成熟时,起五更摸半夜的干活,帮大人拿镰割麦,装车,拉回家,上垛。再下地种秋庄稼。然后再摊麦垛,拉磙打场,翻场,起场,扬场,装包,进仓等。夏天天热,穿个裤衩,光身赤脚(大多都这样)就行了,渴了喝水,饥了吃些瓜果(杏桃李瓜),吃饭面条稀汤菜糊涂。到暑天,农活完了,天热了,也没法干活了。白天大人们大多杀麻,捆捆,放坑水底上压泥土來沤麻,七天以后捞出再批麻,洗麻,晒麻,打绳等(不到收秋时侯,活不多,唯有打烟,系烟,装炕,烧火炕烟,三天出炕,解杆,上车,入库,检烟,上捆,装车,卖烟)。此外,大人男女找小活做家务,织布做衣做鞋,打绳,编筐等。或是在树下喷闲话,拉家长。孩子们则是外出偷摸个瓜果吃,到水沟里摸鱼,晌午多人一块去坑中或河里洗澡,戏水。或是上杏树或柿树上摸树猴(一人蒙眼摸别人,摸住谁谁在蒙眼摸大家),以求凉快和开心,或是在树下荫凉处做各种儿童游戏来打发热象。

入夜了,天热难以睡觉,大人小孩多以外面唠闲话为主,说些前三皇,后五帝或是各种神仙故事,或是讲些妖魔鬼怪,或是说些某地新闻,或是谈论你我他的一些杂事及闲话等,人人手中拿把扇子,有草扇,有莆扇,有八椒扇,有布扇,有纸扇,扇着扇子说着故事,手舞足蹈,有表情有动作,说者津津乐道,听者乐在其中,生怕故事说完收场,待到月下西川,寒意稍起,大家才起身回家做好梦。而到第二天日上三杆时,又如昨天一样矣。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