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过燥热的夏天?
2022-08-29点击数: 编辑:
夏天高温,好多人都会觉得不舒服,动一动就是大汗淋漓,现在很多人为了避暑,为了不让太阳把自己晒裂,要么是躲在公司,要么是躲在家里,吹着空调,吹着风扇。喝冰水,吃冰棍,吃冰西瓜等。
如果时间倒回几千年前,在夏天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度过的呢?那时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就算是扇子也是在公元十一世纪,由日本通过高丽传到中国的,在此之前风基本靠自然赏赐,但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会采用各种方法来避暑。
在比较遥远的夏朝,人们就知道用大树叶来扇风,于是就有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但叶子容易破损,那时也没有人想到制造一把蒲扇,工艺水平还有限。后来不知哪个发明家,用竹子编成扇子,有钱的就用绢帛。由于扇子的实用,又能随身携带,扇子也成了工艺品,很多人收藏。
许多朝代的宫殿都会依山旁水,通过水流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个有点像现在的水帘机,看来我们现在很多科技产品的灵感都是来自古人的智慧。
对于食品冷藏古人也是有办法的,比如把西瓜以及各类水果放到深井里冰冻。深井水的温度很低,降温效果不错。其他如绿豆汤、银耳羹、凉茶、果汁等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降温。
在商朝,聪敏的妲己就知道让人把冬天的坚冰,储存在深山的冰窖里,待到来年夏天拿出来使用,当然一般人是没有这个条件去享受的,因为这个工程浩大,没有雄厚的实力可不行。
扇子的出现,人们利用加速空气的流通来降温,白天人人可以摇扇,但燥热难耐的晚上要睡觉,他们将如何度过呢?办法总是有的,大自然本来就是鬼斧神工的,人们的需求它总能满足。于是出现了玉枕、瓷枕,同时也有凉草席、竹席等。甚至有不少人用老的青石板当作床睡觉,舒服极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差。
今天我们一到夏天就开空调,大气排放和污染加重,在古代人们都是用自然的方法,非常环保。今天的我们不知是进步了,还是文明的倒退。
古代夏天皇宫中的冰是怎么来的?
古代夏天皇宫中的冰是怎么来的?古代皇上在夏天的时候,并不单单是靠冰来降温的。
乾隆年间,在夏天,他特别喜欢在避暑山庄度过,乾隆一年有1/4的时间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
避暑山庄肯定是凉快,有山有水有树有草,平均气温比普通的地方低七八度是不成问题。在到处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的避暑山庄,乾隆夏天过得也非常舒坦,估计就是乐不思蜀的感觉。
而在古代由于没有电,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就只能熬着,热就出汗呗。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老百姓夏天要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头上还围着围巾,身上穿的很严实,你说他不热吗?肯定是热。可是问了问这样做的亲戚,他说,习惯了也不热了,因为地里有很多蚊子不穿这么多也不行。用亲戚的话来说,就是你站在树荫下也热,在地里干活也热。
现在,到了三伏天,晚上不开着空调睡,是直接睡不着。那么对古代的皇宫里的王公贵族来说,他们夏天主要是怎么过的呢?
他们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有人在后面扇扇子。我们可以看到,比如慈禧的身后站着好几个丫鬟,一人拿着一个大扇子给慈禧扇扇子。
另一个最重要的的方式就是靠冰来降温。冰在融化的时候,要吸收热量,那么周围的温度是降下来了。这些冰从哪里来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冬天取冰,然后挖巨大的地窖,地窖里温度很低,把冰储存在地窖里留着准备来年夏天用。
然后根据个人的身份的不同分配冰的数量,身份最尊贵的,身份高的,分到的冰的数量就多,身份低的,分得的少或者是直接分不到。
其实,古人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技术,可以自己制冰,原理也非常简单,就是靠物质和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吸收热量,导致水温降低乃至结冰这个原理。
比如在化学上,氯化氨和氢化钡反应,这就是一个吸热反应,二者发生反应以后,外面是冰凉的,如果弄上一点水,外边很快就会结冰。可以这样来操作,把二者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把二者进行混合,然后外边就特别的凉。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学反应,也非常的简单,反应物好取,又廉价,还能达到降温的效果。
古代夏天皇宫只有非常尊贵的人,估计是冰是怎么用都行。但是对一般人来说,也不会享受到这种待遇。
想想作为一个现代人,真的非常幸福,要风扇有风扇,要空调有空调,小时候只有蒲扇,记忆最深的是,半夜里热醒了,原来奶奶的蒲扇也放下了,她睡着了。
其实,在夏天还是自然风最凉快,心静自然凉。如果是去一个空气比较新鲜的山间,听着淙淙的流水,坐在树荫下,真是畅快无比。
其实,我们想一下,既然冰的制冷效果这么好,现代人为什么不用冰来制冷呢?估计在存放的时候不容易,而且就是在没电的时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哪家用冰在夏天来取制冷。
所以说,夏天用冰制冷这个方法,可操作性并不是多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