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情感的分类? 如何理解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2023-09-16点击数: 编辑:
一、儿童发展情感的分类?
儿童的情感发展可以分为三大类: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基本情绪有高兴,愤怒,伤心,害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感日益摆脱与生理需要的联系,逐渐社会化。所以说,人际交往对儿童的情绪情感影响很大。
二、如何理解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可见,幼儿园游戏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生活中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游戏活动正是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再由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带领幼儿在绘画、唱歌、跳舞等方面进行体会、学习和模仿,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获得知识技能。
2.游戏可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通常会设置多项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区域,如看书、下棋、唱歌、迷宫、拼图等区域,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脑子去想,使幼儿的各项潜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锻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游戏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自发的动作练习,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运动技巧和练习方式。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在游戏中蹦蹦跳跳,可以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特别是在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户外游戏中,大量的运动项目,可以让幼儿进行全身运动或局部运动。锻炼他们平衡、持久、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和运动技巧,增强运动能力。
4.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与同伴和老师接触、交往,在同说同笑同乐中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使幼儿受益无穷。
可见,游戏是幼儿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是幼儿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幼儿创造性的源泉,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幼儿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情况,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增强体质、了解生活,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的目的,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作用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弗洛伊德(S.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游戏理论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学说的基调。 理论依据 弗洛伊德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是以他的人格构成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人格是由三个部分即“伊底(记)”、“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的。其中,“伊底”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冲动构成的,不讲究逻辑和道德,只服从“惟乐原则”,盲目地追求愿望的满足。“超我”作为人格中最文明的部分,与“伊底”相对立,代表着“我们意识的要求”,反映着儿童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自我”是处于“伊底”和“超我”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极端之间的一个平衡机制,是现实化了的本能,即在现实的反复训练下从“伊底”中逐渐分化出来。由于受到现实的熏陶,“自我”变得渐识时务,不再只是在惟乐原则的支配下去盲目地寻求满足,而是以“现实原则”为指导,不仅要获得需要的满足,而且要避免痛苦。但是,“自我”是有着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而并非一开始就出现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 弗洛伊德指出,婴儿是完全受“伊底”所支配的,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自我”和“超我”才逐渐得到发展。由于“自我”起着调节“伊底”与“超我”之间的矛盾的作用,所以,对于个人而言,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建立和形成“自我”。而“自我”用以调节和平衡“伊底”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游戏中获得的。由于游戏部分地说来是与现实相分离的,因此它允许“自我”自由地调节“伊底”和“超我”的要求,以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关于游戏以人格构成理论为依据,弗洛伊德提出了自己关于儿童游戏的看法。
1.阐明了儿童游戏的动机。他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就是“惟乐原则”,即通过游戏而获得愉快的体验,这是游戏的“经济的”动机。惟乐原则在儿童的游戏中主要表现为: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并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弗洛伊德认为,在儿童期占支配地位的愿望就是快快长成大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游戏却允许他们躲避现实的束缚,为他们实现这一愿望创造了机会。儿童通过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活动,以成人的角色自居,满足自己的愿望。例如小孩子玩骑马的游戏,是因为他曾经有过对成人骑马活动的观察,或听过有关骑马故事。他玩这种游戏,正是出自他想像成人一样成为一个骑手的愿望,出自他对这种快乐的向往。
2.分析了儿童的“强迫重复”这一心理现象。他发现,儿童的游戏并非总是伴随着愉快的体验,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游戏的主题。例如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这件事情就会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体验。按照“惟乐原则”,儿童应该为追求愉快的体验而避苦趋乐,立即忘掉这种痛苦的经验。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儿童会把这种痛苦的体验变成游戏。弗洛伊德将这种现象称为“强迫重复”现象,也就是说,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由某种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引起的,但是这种事件的发展是要达到使紧张状态消除的结果,也就是要达到避免不愉快的结果或产生愉快的结果。弗洛伊德又进一步分析了儿童的游戏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他指出,由于儿童“自我”的结构还不完善,心理的防御机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不能有效地抵御外界环境的伤害,所以当儿童遇到无法忍受的事情即创伤事件时,“自我”往往被挫败。“自我”为了使无法忍受的事情变为可以忍受的事情,就需要奋力去掌握环境,以逐渐应对创伤事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强迫重复”重现事件,重新体验,才能实现“自我”结构的完善。所以,它实际是“惟乐原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仍是为满足愿望服务的。
3.探讨了儿童期游戏的发展趋势。他指出,通过游戏中的强迫重复,儿童可以再现难以忍受的体验,通过情感的宣泄来缓和内心的紧张,减少忧虑,不断增强“自我”的抵抗能力和调节能力,以应付现实。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游戏可以满足儿童在现实中所无法满足的愿望,同时也可以使儿童像成人那样来行使他们支配事物的权利,从而为儿童战胜现实,从现实的被动牺牲品变为环境、事件积极主动的适应者提供了机会。但是,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随着“自我”的发展,“自我”的象征性表达系统出现,进而出现逻辑思维过程。这时,它的愉快的但无法被人接受的愿望便不再可能得以满足,于是,“自我”开始从事幽默、滑稽或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以寻求表达与早期的游戏中所表达的相同的愿望并获得同样的愉悦。这样,游戏就逐渐被更加现实的、且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的活动所取代。但弗洛伊德进一步解释道,儿童的游戏期虽然结束了,但它的动力特征仍存在于滑稽、幽默等活动的潜意识动机当中。
四、儿童游戏的游戏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是喜欢玩的,也就是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那么在幼儿园中,孩子的最主要活动也是游戏,在我们的幼儿教师考试中游戏这一部分也是点,所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价值。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的生活,热爱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性,幼儿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的。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也是在游戏中获得的。而且很多教育学家也提出过游戏对于幼儿的作用价值,比如世界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了第一所一幼儿园命名的幼儿教育机构,重视游戏的重要价值,还专门为了发展幼儿的游戏设计了一滩玩具“恩物”,同时大力倡导父母和幼教机构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的游戏。游戏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身体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样身体发育良好的幼儿比较瘦弱的幼儿更喜欢游戏。游戏使幼儿身体能够的到良好的锻炼,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的一些大动作,比如跑、跳、走、投、掷等动作对于幼儿的动作技能,身体平衡都有好处。还有一些精细安静的游戏活动,比如拼图、画画、搭积木、剪纸等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感官及小肌肉的发展。
2、智力游戏能够扩展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而且能够促进语言,想象力,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之一。
3、社会性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发展了社交能力,有助于社会角色的学习,而且幼儿期间是属于自我中心化的阶段,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通过游戏比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能够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幼儿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学会理解他人。在社会中的一些行为道德也是需要幼儿学会遵守的,比如过马路,需要看红绿灯和斑马线,在游戏中可以让幼儿练习,在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规则,所以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情感丰富了幼儿的情感,而且在游戏中能够自主的完成一件事情,完成一个作品能够让幼儿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后期的游戏提供了很强的自主性,而且自己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儿童也会考虑到美的问题,所以也发张了幼儿的审美体验。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所以孩子是快乐的,是高兴的,能够帮助消除消极的情感。游戏能够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到有效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游戏,让幼儿的游戏在他们的成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价值。
五、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有什么意义?
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
1、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幼儿期是一个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戏时让一个发展充满生机和可能的活动。
2、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人得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前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对哟额如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游戏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它不仅具有娱乐的作用,而且能影响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4、游戏促进幼儿感官发展。感知觉是幼儿认知活动的开端,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通道。各类游戏,有其是操作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感官练习的机会。
5、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发展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从自然人到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游戏的本质:关于游戏的本质这一问题,不同的游戏理论都做出了各自的经典阐释。但由于游戏本身的复杂性、人们理解角度及文化背景的多样性,给游戏下一种可行的、公允的定义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相互联系的因素来说明游戏的特性。概括起来,游戏具有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非功利性五个基本特性。
六、简述情绪和情感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健康的情绪.即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首先是情绪上的成 熟,指一个人的情绪的发展、反映水平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与其年龄和社会对比 的要求相适应,并为社会所接受。
积极的情绪对人的生活具有积极的能动作 用。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过 对事物的分析反映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正确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改善人 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对积极进取的内驭力提供有效的鼓励信号。
以鼓 励主体为实现积极目标而采取健康积极的行动。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有机体个人生活状态的调节。
情绪、情感是心理 活动的组织者,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人容易注意到 事物美好的一面,对于生活压力及成就都能够以适当的情绪状态应对,形成较 为平和的心境,有效提高生活质最。 综上所述,个人成长必须要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体验,积极寻找快乐体 验,培养自身幽默感,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并学会有效宜泄情绪的手 段。
七、积极的情绪情感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
积极的情绪情感发展,对于幼小儿的朋友孩子来说,可以起到一个身心愉悦,特别是可以给到他们一个比较开朗的一个环境里面。
在幼儿长大的人生成长路上,这些东西都会深深的,在他们的童年的记忆里面留下成长的脚印。
八、游戏和导师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刺激儿童发展的两种重要途径之一。正如我们前面解释过的那样,儿童 在游戏中运用自我中心语言。语言使儿童能够引导自己的行为,还能帮助儿童内化自己的语言,使 之成为一种复杂的心智工具。
对维果茨基而言,游戏发生在最近发展区,包括那些超过儿童现有发 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前进的行为=> 文化提供了其他工具,使儿童体验了新鲜的经验。 儿童在游 戏中学着使用那些尚未内化的工具。
这种学习促进了发展。促进发展还有另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跟发展水平更高的人(如年长的儿童或跟成年人) 一起行动来实现的。处在同样发展水平的儿童不能通过最近发展区互相刺激对方的发展。即使他们 在一起玩耍可以促进发展,这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因为首先他们必须掌握能提高他们现有发展水 平的工具。
年长的儿童或者成人已经掌握和内化了处在年幼儿童最近发展区中的工具。这样他们就能更容 易地为年幼儿童提供某种刺激,帮助他们超过现在的发展水平,掌握并最终内化更多新的技能。
想想那些牙牙学语的孩子,他们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别人说话时他们都会做出反应。他们已 经做好了说出第一句话的准备。 处在相同语言发展水平的孩子帮不了他们,因为这些工具也超出了 他们目前的语言发展水平。
已经会说话的大孩子可以给小孩子们提供适当的刺激,通过刺激年幼儿童最近发展区内的语言能力,他们能帮助这些小孩说出第一句话。
希望能帮到你。
九、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如,“破涕为笑”。
2.情感比较外露:如,孩子往往“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或者幼儿小时候受一点委屈就在父母面前大哭,企图寻求父母的安慰,但是长大后,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受多大委屈,对于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在工作中为了不让自己时而的负能量感染同事,有时候强装微笑等。
3.情绪极易冲动: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例如,小班幼儿想要一个玩具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成人这时要求他“不要哭”或“不要闹”,往往无济于事,他甚至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情绪冲动性还常常表现在幼儿会用过激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例如,幼儿看到故事当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
十、同伴关系对学前儿童发展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同伴关系对学龄前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很快的学会人际交往,为人处事,让孩子更自信。对他情商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以后进入社会,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