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2024-03-08点击数: 编辑:
一、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2008年10月15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开始,进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龙的骨架,于是我对后面的参观产生了何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去参观完这里的一切。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1960年1月27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1984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1102号建成,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六层,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馆内的,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中国历代古尸3个陈列厅,以及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6个基本陈列厅,内容为植物的进化。 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也为生物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③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殖后代。
二、什么是黄河象?
黄河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一种大象。
黄河象属长鼻目真象科剑齿象属,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掘、整理和研究,科学家根据它的形态特征和发现地点给它取名为“黄河剑齿象”,因发现于黄河流域被人们俗称为“黄河象”。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陈列在中国古动物馆-古脊椎动物馆哺乳动物展厅象池中。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三、剑齿象的黄河剑齿象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
1973年11月,在甘肃省合水县板桥公社境内的马莲河畔,发掘出一具剑齿象化石。这具剑齿象骨骼属于一老年个体,身高约4米,体长约8米,门齿长3.03米,门齿直径(近端50厘米处)三十二厘米,是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大的剑齿象之一。
合水县是黄河古象的故乡。1973年春,在板桥乡穆旗村马莲河西岸木瓜沟咀山下,发掘出一具完整的大象化石,因其发现于黄河流域,故取名“黄河象”。据专家考证,250万年以前,在合水,乃至整个黄土高原这块土地上,阔叶林木参天,遍地水草茂密,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属亚热带气候。这里生存着第四纪更新世的稀奇众多而巨大的走兽禽鸟.它们与自然和谐生存,自然繁衍,古老而久远。就在250万年以前的一天,这头大象是来沼泽地饮水时而被陷入泥潭中。由于它体重达10吨有余,终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而斜倚毙命。这头不幸的公象痛苦而孤独地在这里站了几百万年,直到1973年才重见天日。
剑齿象是一类灭绝了的古象,生活在三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未到一万年前的第四纪期间,较现代象体格大,门齿长,臼齿的嚼面上有横脊。这类象的化石,至今只在亚、非两大洲有所发现,但都限于头骨或者牙齿之类的零星部分。这次在合水县发现的各部分骨骼,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它对全面、准确地了解剑齿象的体质形态和其他理论性问题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同时为第三纪未到第四纪初的地层分析和陇东地区的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