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消防知识问答? 儿童端午节知识问答屈原?

2024-07-18点击数: 编辑:

一、消防知识问答?

1、灭火常识。

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2、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3、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掉阀门。

4、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二、儿童端午节知识问答屈原?

1. 端午节是叫法最多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别称超多的,大概有二十几个:如 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2. 第一个粽子是用什么包的?根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糯米成牛角状,称 “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 “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糯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三、消防基础知识问答:怎样报火警?

消防正确报警方法:

1、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

2、要说清是什么东西着火和火势大小,以便消防部门调出相应的消防车辆;

3、说清楚报警人的姓名和使用的电话号码;

4、要注意听清消防队的询问,正确简洁地予以回答,待对方明确说明可以挂断电话时,方可挂断电话;

5、报警后要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示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四、消防知识问答:发现着火时,应怎样处理?

发现着火不要惊慌,应立即用身边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同时发出信号,向消防队报警,遇紧急行动时要注意:

(1)使用身边灭火器扑救,必须与燃烧物质相适应,在外援到来之前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

(2)正确处理生产操作,防止火势扩大,以防误操作造成损失增大;

(3)正确报警,报警前牢记电话号码,拨通后,要讲清着火点、着火对象、注意听清消防队人问话

五、cba知识问答?

cba是中国的职业联赛,每赛季共分为常规赛2轮,季后赛和总决赛,按积分排名,最后决出总冠军,现在中国的职业联赛也是越来越精彩好看,观赏度越来越高,我最喜欢的球队是辽宁本钢队,他们有我喜欢的郭艾伦、赵继伟、张震麟、韩德君、福格等等优秀球员,希望今年夺冠哦

六、黄酒知识问答

黄酒一般都是用大米或者糯米酿成的,其营养价值很高,并且能够祛风除湿。

七、恐龙知识问答?

恐龙在好几万千年以前就灭绝了,有霸王龙剑龙腕龙,哦,一个还有三角龙猫头龙

八、惊蛰知识问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九、动漫知识问答?

本人心中的十大最经典:第一《七龙珠》,第二《圣斗士》,第三《灌篮高手》,第四《火影忍者》,第五《海贼王》,第六《死神》,第七《名侦探柯南》,第八《浪客剑心》,第九《犬夜叉》,第十《北斗神拳》

十、端午知识问答?

1、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答: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端午节的来历?

答: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3、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答: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4、最早出现的端午节的食物是什么?B

A.粽子 B.枭羹 C.“龟”

5、不同地方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其中的三个吗?

答: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

6、北方人一般用什么材料包粽子? A

A.苇叶 B.新鲜竹叶 C.乾竹叶

7、南方的粽子一-般是什么口味的? B

A.甜味 B.咸味 C.都不是

8、浙江湖州的粽子有什么特点? C

A.馅料好吃 B.造型好看 C.米质香软

9、到了端午节人们会在门前挂一些什么? 请说出其中的两个。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10、粽子又被称为什么?

答:角黍

11、五彩绳是哪五种颜色?

答:青、赤、黄、白、黑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