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那些不错的旅游呢?
2021-06-01点击数: 编辑:admin
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炎黄”的始迹在黄河流域,而从夏禹始,先民的传闻则已开始南渐。禹的出生地相传有三处,都在长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据大量史籍所载,禹应是生于四川境内的汶山郡广柔县石纽乡,娶于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
秦灭巴国设巴郡后,巴人更是长足步入了汉化的过程
三千多年来,重庆处处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初处,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园,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大足石刻,汇集了中国唐、宋时期石窟艺术的大量珍品;合川钓鱼城,保存着南宋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古战场遗址。
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郭沫若等,都在这里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无不大同小异。
由于重庆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方式与习俗上,又带有自己十分独特的色彩,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土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
民间将其归纳为“重庆十八怪” (泛指数),所谓:七十岁叫“女娃儿”不为怪,八十岁喊(称)“崽儿”很自在,男人染发装“老外”,女人的肚脐眼在衣服外,说话着急像比赛,“言子儿”(地方俗语)又多又古怪,“麻辣烫” (火锅)越热越要卖,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当小菜,坐车没得走路快(堵车),路边打望(东张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满街找买卖。
重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也颇能反映巴渝风俗民情。
。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任何一个标志性建筑都是一个城市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在山城重庆最能体现重庆人精神,最具代表性,则数人民解放纪念碑。因为它特有的历史内涵,仍牵动着人们景仰的目光,在海内外具有非凡的影响。
1940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定重庆为陪都,更在重庆树立起一座代表民族抗战必胜的纪念性建筑--"精神堡垒"。
抗战胜利后,改"精神堡垒"为抗战胜利纪念碑,从此便形成了碑的雏形。
1949年11月30日,山城重庆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次日,碑的顶端飘扬起欢庆重庆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1950年10月1日,重庆人民又在这里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国庆节,真可谓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从那时起,记功碑正式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重庆人习惯的称为解放碑。功勋卓著的刘伯承元帅亲自为解放碑题词。从此,解放碑成为重庆盛大集会重大节日的庆典之地,成为重庆当之无愧的纪念性建筑。
解放碑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商业区中心部位,民族、民权、邹容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处。
曾经命名为“精神堡垒”(1940)和“抗战胜利纪功碑”(1945)。该碑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并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
解放初期解放碑曾和伞塔为重庆市内高耸的建筑物之一,但现在四周高楼大厦林立,该碑已显得十分矮小,但是其知名度与地位在重庆及川东毋庸置疑。
重庆市渝中区的商业以此处为中心,周围商场、书店、影剧院、酒吧、酒店、饭店等鳞次栉比,一应俱全,附近300米处有市内最大的小吃街,游客可在此体会巴渝风物人情,品尝地方名特小吃,还可购买纪念品和其他物品。
解放碑商业街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步行街,因此有“中国西部第一街”之称。
如今,解放碑通常指的是解放碑中央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