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拔河,明明拔的是绳子,为什么叫“拔河”?

2022-05-13点击数: 编辑:

拔河是一项对抗性体育娱乐活动,其规则是相等人数的两方对 拉一根粗绳来比较力量的强弱。由于拔河运动简单方便,娱乐性强,对时间、地点的要求都不高,因而普遍流行于群众中间。拔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拔河运 动。最早的拔河比赛称“牵钩”。当时,水军舟师中有一种叫“钩拒”的作战工具,其作用是“退作钩之,进则拒之”。“牵钩”就是 “退作钩之”的动作。据《隋书•地理志》记载,楚国为进攻吴国,在军队中最早利用“牵钩”这种动作进行训练。在将领的指挥下, 楚国士兵分组对抗,手挽竹编的篾缆,伴着战鼓的节奏,奋力牵拉, 形成了最早的拔河比赛。作为古代军事活动的产物,拔河这项活动由于带有较强的娱乐性,使用的器材又简便,在民间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它很快从军队传至民间,成为民众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唐朝时,拔河改用长四五十丈的麻绳,拔河比赛风行一时。上起皇帝,下至庶民,都参与这项活动。《封氏闻见录》记载,唐中宗李显在梨园毽场,曾亲自组织了一次由宰相、驸马和将军参加的拔河比赛。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更是多次举行拔河比赛,参加人数达千人,观者众多,呼声动地,规模之大为前代少有。从唐朝开始,按民间风俗,“牵钩”改称“拔河”,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项活动经久不衰,成为一项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