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道吃席才吃得到的菜,是满满的川味乡愁
2023-05-15点击数: 编辑:
在我的印象里,在成都的八年间,吃席的次数不多,却次次印象深刻。每一次,席间温暖热络的氛围,充满趣味的四川乡音,都让我有种漂知乱泊在外少有的亲切感。
吃席,是吃到平常很难吃到的菜,是长辈们夹菜的关心问候,是一桌又一桌、人来人往的人情味。
正宗的梓潼镶碗又叫金银肉,也就是与蒸肉紧紧相连的,除了一层黄黄的蛋皮,还有一层洁白的蛋白。镶碗是梓潼三绝之一,也是四川农村宴席上的一道重头菜。四川、湖北很多地方都有这道菜,只是用料、做法和称谓各有不同。
清汤镶碗用酥肉、响皮、豆腐皮、木耳、粉条、白菜等“杂菜”打底,以蒸好的肉糕为主料装碗后,灌入肉汤回笼遛热即成。不同的地方打底菜也不同,但是以蒸肉糕为原材则是不变的。
在我们湖北老家,也有蒸肉糕这一道菜,热腾腾的带激肉糕、鱼糕上桌,一人夹一筷子,就着米饭吃,入口即化,鲜香无比。相比较四川的镶碗,配菜则更为丰富,在汤中泡了一道的肉糕,打掉了肉中的油腻,更加香醇细嫩。第一次在四川吃镶碗时,倍感亲切,湖广填四川,口味也有同源之感。
这是一道我只听说过、没见过的四川菜,在川北民间盛行。我估计,很多四川人也没听说过。而且,现在川北地区民间吃席,也应该没有这道“讲究”菜了。
在过去,一般人家里有喜事才会办宴席,亲朋好友来庆贺吃席,也沾沾喜气。那时候,也只有逢年过节、办宴席才会杀猪吃肉,平常鲜少能见油荤。席间的人们吃饱喝足,家里人没来席的,怎么办呢?
席桌中间摆了一盆切得方正的蒸好的肉,盆子下面压着红纸,专供客人饭后,用红纸包着肉带回去以飨家人。也就是,天牌蒸肉是一道压根就不在席桌上吃的肉。
客人用竹棍把肉一挑,欢欢喜喜地回家,路上遇到熟人,熟人惯常问候几句,寒暄间,客人回答,哪家主人有什么喜事,请吃席。借此,客人把主人家的喜气分享给更多人。
夹沙肉又叫甜烧白。四川有咸甜两种口味烧白。甜烧白把豆沙夹到切得薄薄一层的五花肉片里,蒸软后上桌。玲珑剔透的肉片里透着豆沙红,一口下去,肥而不腻,老人小孩喜欢得很。
甜烧白要做到好吃不腻,关键在肉片切得薄,且豆沙细腻,铺得刚刚好。肉片要是厚了,口感就肥腻了,豆沙要是厚了,吃起来就J甜,要一口下去,口腔里油光四射,却恰好被豆沙的醇厚甜度适度掩埋,在舌尖来一场美妙的转折。
四川人称糯米叫酒米。把糯米、枸杞、陈皮、红枣等蜜饯蒸耙,扣到碗中,甜糯口感,蒸得够时间又不会粘牙齿。酒米饭的做法有点像八宝饭,用料没有八宝饭那么多,吃起来酸酸甜甜,因为黏度合适,酒米里的水分足够,夹一筷子不至于黏黏糊糊。
炸好的酥肉又香又脆,蘸辣椒面吃也好,下到汤里吃也好,外酥里嫩,就着下酒,一不小心就吃掉一大盘。酥肉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道菜,不限于吃席。四川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随即炸这样一盘肥瘦兼具的酥肉,不限于吃席喝酒的快乐。
蘸水和酥肉的快乐有点相似。随便煮一锅清水儿菜(棒菜)、白萝卜,调一叠活色生香的蘸碟,蘸着吃,有盐有味。就是至高无上的快乐。吃席上来这么一道菜,往往是给客人“清口”用的。一碗清汤,一口青菜,一味百味碟,可以解千愁。
有人说,川菜在民间。坝坝宴、走人夫、吃席……民间川菜体现了川菜富有创造力、民俗气息的一面,也把川菜的家常味发展到了极致。那些热腾腾蠢猛袜的民间川菜里,藏着浓浓的乡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