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傣族的文化有哪些?
2023-12-25点击数: 编辑:
一、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傣族的风俗习惯有礼仪、饮食、泼水节等。
1、讲究礼仪: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也不要讲脏话。
2、饮食:傣族的主食是大米。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煮现吃。
3、泼水节: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二、傣族的文化有哪些?
1、语言文化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2、节日文化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3、饮食文化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三、傣族的姓氏有哪些?
西双版纳的傣族一般就男的两个姓:岩(ai)和刀。
一般来说刀都是以前的贵族后代,而岩就是一般百姓。而女的不管什么父亲姓什么都叫 玉或者 依居多,应该说不算姓。
傣族占版纳州人口的35%
傣族又分旱(汉)傣、水傣和花傣三个分支。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腊区并飘乡、尚勇区曼庄乡、磨龙乡、龙门乡、大户乡。
房屋依山傍水而建,房屋为两层,下层为柱(通常用来拴耕牛和养家禽)上层为居室,早期为竹木结构,现为砖混结构,样式仍保持吊角楼的式样。
扩展资料:
傣族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在傣族先民活动的澜沧江、怒江中上游一带,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其中的玉水坪文化遗址(位于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经鉴定至少有10000年以上、塘子沟文化遗址(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经鉴定至少有8000年以上。
至少在3000千年以前,傣族先民已经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形成一些部落小国,其中以“勐掌”(“勐”意为“地方、国家”,“掌”意为“象”,“勐掌”即“象之地”或“象之国”,“勐掌”包括澜沧江沿岸的保山盆地、杉阳盆地、漕涧盆地)势力最大。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中将“勐掌”记为“乘象国”。
四、傣族的特色有哪些?
1、染齿,将牙齿用黑烟染成黑色,被傣族妇女认为是一种美,如同男女纹身一样。在西双版纳外,随处可见黑齿的老年妇女,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见了。 傣族饮食特色傣族人居住在江河之畔,那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于种植水稻和多种经济作物。
2、傣民以农业为主,以糯米为主食,山珍野味乃至一些小动物及鱼、虾、猪牛肉是他们的主要烹饪原料。因为常在野外就餐,故惯于用手捏饭团吃。与之配合的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干鳝鱼、竹筒饭等可以在家做好或在野外升火烤制。
3、烹调方法受佛教寺院菜和汉族菜肴影响较深,擅用煮、烘、烤、腌、拌、舂、烧、炖等。常用的原料除鱼、牛、猪肉、鸡、螺、蔬菜外,颇具物色的原料是青苔、蚂蚁、酸笋、火雀、狗肉蜂蛹、牛屎虫蛋、竹蛆、大蛐蛐、竹虫、田鳖、花蜘蛛、棕色蛆等。傣民嗜酒、喜嚼槟榔。
4、傣族的民族节日有泼水节、中秋节、春节、正月初七洗澡节等。春节要过五六天,最后一天傣语叫“温嫩”,下午全村要团圆聚餐。
5、傣族的特色菜点有牛撒撒、什锦、鱼剁参、酸肉、螃蟹喃咪、香芭茅草烧鸡、刺猬酸肉、酸笋焖鸡、田鸡干巴、青苔松、三味蚂蚁蛋、香竹饭、油炸麻脆、象耳粑粑等等。
五、傣族的特点有哪些?
1、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2、傣族服饰淡雅美观,男子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通常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将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3、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六、云南傣族十大特色美食?
01
手抓饭
巨大的芭蕉叶上摆放着各种美食,水果和五花肉可以一起下肚,辣酱和甜糯的紫米饭搭配也很神奇,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抓起什么!让人大呼过瘾!
02
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是生长在亚热带的一种茅草香料,天然含柠檬香味,和胃通气、醒脑提神,把香茅草捆绑在鱼身上,腌制过的鱼肉加上香气扑鼻的香茅草,单单是气味就让人欲罢不能。
03
菠萝饭
菠萝饭分甜、咸两种。甜口的菠萝饭常用紫糯米做成,紫糯米用水浸泡七至八小时,菠萝顶部切盖,掏去菠萝果肉,菠萝果肉切丁与泡好的紫糯米混合,有时也加入少许葡萄干,放入菠萝容器内,把切去的盖盖上,放到甑锅里蒸熟,整个菠萝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糯米香与菠萝香融合得天衣无缝,味道香甜,别具风味。
咸口的菠萝饭则用香米做成,菠萝剜去果肉后切丁,与胡萝卜、玉米、青豆、虾仁、蒸熟的香米饭同炒,不用放鸡精、味精一类调味料,就已经散发出一股清新的鲜香!炒好的米饭盛入菠萝中,好吃又好看。
04
傣味烤鸡
傣味烤鸡,又称为勐海烤鸡,是勐海当地的特色美食,整鸡配上特有的傣味香料烤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肉质鲜嫩清甜、香而不腻,配合秘制辣椒粉蘸料,更是香辣美味!食用时直接用手撕着吃,口感更是风味十足。烤鸡习俗在傣族饮食文化里源远流长,是传统傣家烤制菜系里最具特色的菜品,从传统傣家宴席到街头小吃,到处都有烤鸡的踪影。
05
香竹糯米饭
香竹饭用的竹子本身会散发香味,晶莹柔软的米粒弥漫着香味,让人口生津液,胃口大开,这也是傣族人每天必吃的主食之一。香竹饭软而细腻,香气扑鼻,身影出现在西双版纳的大街小巷,方圆几里都能闻到香竹饭的香气,飘香四溢真的是很诱人呢。无论是游客还是本地人,都忍不住为这一筒香饭驻足。
06
包烧
以芭蕉叶或柊叶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蕉叶独有的香味清新诱人,不管是什么食材,都能与之完美交融。包烧牛肉,包烧五花肉,包烧野生菌,包烧野菜……每一种食材在经历包烧烹饪后,都散发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自然香气。
07
舂鸡脚
品尝到人生中第一口舂鸡脚的时候,相信没有人能逃出一盘吃光还觉得不过瘾的魔咒!鸡脚煮熟,与西红柿、胡萝卜、洋葱、青柠檬、小米椒、豇豆、大芫荽、大蒜等调味料一同放入石臼中舂捣,鸡脚骨肉分离,香料的汁液充分浸入鸡脚中,酸辣鲜香,十分入味!食用前再撒上一把炒过的花生碎,画龙点睛似的将整道菜的香味都勾了出来。夏季吃上一份舂鸡脚,暑气瞬间就被击得粉碎。
08
油炸青苔
油炸青苔是傣族特别传统的一道美食,傣族人把江河中的青苔采集洗净,然后煎黄,吃起来又香又脆,还能清凉解毒,如果去到西双版纳的话一定要试试。
09
炸牛皮
炸牛皮是西双版纳的傣族特色佐酒佳肴,其口感泡脆,蘸番茄酱吃,辛香回甜,独具风味。不过要注意,这里蘸的番茄酱可不是我们平时吃薯条蘸的番茄酱,而是用新鲜番茄、大蒜、柠檬、小米辣椒自制的酱料,口感酸辣爽口,本地称为“番茄喃咪”。如果到西双版纳游玩,小酌一杯,搭配炸牛皮就口,十分惬意。
10
傣味酸笋鸡
酸笋鸡是来西双版纳旅游必吃的一道美味佳肴,鸡以岁鸡为上,笋以陈年笋为佳。鸡肉切块后爆炒,适时加入酸笋、草果、胡椒、砂仁、蒜、姜等配料,再加水文火慢炖。酸笋鸡汤汁清香,酸饴适口,回味悠绵,酸笋独特的味道为鸡肉增添了无穷风味。除了炖鸡,酸笋炒牛肉、酸笋煮鱼也非常可口。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酸笋的味道,如果你热爱螺蛳粉,那一定不能错过这碗同样“酸臭”的酸笋鸡。
七、傣族游戏有哪些?
傣族的“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八、傣族有哪些特产?
1傣族通巴、血竭、小粒咖啡、热带水果、普洱茶、版纳地毯、傣族慢轮制陶、木碗等等1、傣族通巴通巴即挎包,以各色手线、棉线织成。包长30余厘米,宽20余厘米。包的正面、背面及侧面织有花卉鸟兽或几何图案,包底部缀有彩穗,色泽鲜艳,做工精细,包形小巧,民族特点鲜明,是深受游客喜爱的纪念性商品。
2、血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众多奇异的药
九、傣族有哪些分支?
傣族的分支大概是这样的:
1.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里的傣族分汉(非旱)傣和水傣。
2.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这里的傣族也是分汉傣和水傣,但口音和文字都与德宏州的傣族有相当大的区别。
3.西南地区少有分布的花腰傣。
在缅甸,傣族被称为“掸族”,分布在缅甸的北部、东北部;
在泰国,傣族被称为“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
在老挝,傣族被称为”老族“,是老挝人数最多的民族。
另外,在越南、柬埔寨,傣族也有分布。
十、傣族有哪些舞蹈?
孔雀舞,街舞有"嘎光"、"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
"嘎光"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西双版纳称为"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摆"、"宁摆"等。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流行在20多个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