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视频。。。
2021-05-28点击数: 编辑:admin
世界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重庆篇第几集
6集终于讲了四川的辣之后,说辣与麻最好的结合还有往东边去的另一个城市,重庆,讲的是重庆的火锅,很新潮一个店,还有德庄大火锅的影像,分分钟吧。
本来感觉重庆这样的美食之城应该在纪录片中最为重点说下的,可是片子中竟说了些大家都不知道,甚至没用的。
光是火腿就讲了云南、浙江、安徽三个地方的,面食似乎全国也就山西那个村子在吃,真是服了。
总体感官上还是可以吧。
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为什么会火起来?有哪些独特看点?
一档短小精悍的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横空出世,勾引了无数观众的味蕾,也触动他们记忆深处的温度,不少观众直呼一口气刷十集停不下来。而这档纪录片,到底有哪些魅力之处呢?
这样诱人的美食?怎么不让人喜欢!《早餐中国》内容与名字十分贴合,把视角放在了最地道的中国传统早餐习惯上。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一般早饭用餐时间耗时不长,大多数人会选择外食,而食物的选择往往都是倾向本土老味道。
在这档纪录片中美食没有高上大的做法分解,食材亦无罕见材料,它有的是大家熟悉的简单食棚、烟火气十足的料理台以及让人食欲大增热腾腾的食物。在长沙是经过土罐煨足时间的肉丝码在骨汤粉上,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两种食物碰撞的鲜香。
在贵州是当地人喜爱的酸汤粉,本地西红柿熬制的独特酸汤加上秘制蘸料,酸味刺激味蕾,作为观众看着看着就不不由自主流下口水。老砂锅煲出的好汤加上丰富材料,9元的售价让人恨不得立刻飞过去吃上三大碗。
80后年轻夫妻经营的猪血汤店,鲜红的猪血从原材料镜头便开始吸引观众,早市氛围下更激发观众味蕾,再加上老顾客大快朵颐的镜头。试问,看着这样的镜头,怎么能不喜欢呢?
不过,小七觉得《早餐中国》能在一众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美食是基础,镜头中展现的烟火气也是关键。
食物地域特色足,都是老底子的功夫而能够在一个地区几十年屹立不倒的早餐店,一定是本地人爱的特色食物或味道,而非“舶来品”。《早餐中国》中展现的食物都是当地传统特色,贵州人喜欢酸味、喜欢粉,便有了酸汤粉。陕西人爱面食,麻花油茶便应运而生,这是骨子里的记忆。
简短的五分钟里,我们不仅受节目中的美食吸引,还会因他们的存在开始怀念家乡的早餐味道。
因为中国的饮食习惯中大多人早餐求速度,所以老式的早餐店铺一般门面不大,多以简单的夫妻店、家庭店为主,出餐时间很快。《早餐中国》选择的展现对象,便是这些在当地店面不显眼,却许多人都会闻着味道反复光顾的老店。
没有华丽的店面没有高上大制作的环境,甚至节目组也没有采用小清新式的美食制作拆解,有的是浓浓的老火侯。这样看起来略显粗糙环境,老是中国人常见的早餐样子,店家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食物上面。
街头巷口的人文气息与安静简约的西餐或者美食博主们经常拍摄出的文艺范食物不同,中国人的早餐除了食物还有氛围,《早餐中国》抓住了这个人文精髓。片中无论是老板还是食客都带着大家熟悉的样子,甚至其中便有曾经有自己。
凯里酸汤粉店的老板夫妻自信爽朗,老板娘脸上无意识流露出的自豪很接地气,一个被顾客执着喜爱几十年成为当地人记忆的老店,老板应当有这种自豪,同时这对夫妻也散发着纯朴之感。
学义面馆里机灵搞怪的老板小儿子,随便教观众怎么“suo粉”、模仿父亲那句“崽啊”让气氛瞬间回去热门的街头巷口。
而食客更让观众有感觉,二十四米街上的二十四米路水煎包店,一群大爷眼巴巴的盯着锅,镜头往下一扫却是一个个撑起塑料袋的手,这不就是曾经的我们吗?
随便支个马扎便开始喝汤的早晨,排着队等喜爱的食物出炉感觉,现在回想真的很美好。
《早餐中国》,拍的还有我们即使失去的早餐记忆《早餐中国》的拍摄方式其实相当“粗暴”,但这种“粗暴”的方式恰好与中国传统市井早餐完美融合。观众被美食勾引被人文气息挑拔记忆,也怀念即将失去的早餐记忆。为什么说失去呢?
因为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这种充满烟火气息的地道美味,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今的大多数早餐倾向于商业化、流程化,可能用餐环境大大提升,但食物的老火侯感却渐渐稀少。
而且能保持本地特色并且做出传统味道老店也越来越少,新店多以跟风为主,满大街的某县、某面、某鸡便是典型。不是指责这些美食不好,而是缺少了做食物的心态,也让食客失去了曾经的饮食乐趣。
这样的大环境下,也许90年代之前的观众还有节目中的早餐记忆,00后、1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能不能体验到这样的早餐?很难说。也正是因此,《早餐中国》的出现弥足珍贵,或许能对这一美食文化断层危机产生好的转圜,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