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们说吃海鲜,海鲜到底包括什么?
2021-07-27点击数: 编辑:admin
谢谢邀请!亲友家办喜酒:基本是在大酒店用膳:虽说上了二十多道菜!例如:大家认为的海鲜:龙虾【我们本地养的】大闸蟹:【鄂州攀口的。】我个人认为这不能算海鲜!鲍鱼没有人下筷子:【可能这个菜算海鲜?】。说真的:我老家人不习慣:吃海鲜!!
哪里海鲜好吃?
早都吃遍了鱼虾蟹蚌的你们,认识这个神奇的东东吗?它就是——龟足。
《海错图》龟脚赞
龟脚,这种礁石上的海物,知道它的人并不多。其实,它身上有很多故事,有的搞笑,有的让人流口水,有的能要人命……
龟足
一只龟足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张图一目了然
《海错图》中写道:“中三爪能开阖,开则舒爪取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龟足中间的3个“指头”里,会伸出又细又软的蔓足,抓取水中的食物。龟足乍一看好像不能吃,常常被人丢弃。然而,在沿海地区生活的人们却很喜爱,经常把它当作解闷的小食,就像北方人喜欢嗑瓜子一样。
龟足被《海错图》的作者聂璜定义为“非蛎非蚌”,如“勿”如“易”。它的名字五花八门,更有不少逸事。《海错图笔记》的作者张辰亮就对龟足的前世今生一一细说,让我们对这个“有故事的海鲜”有了更深的认识。
龟足
文 / 张辰亮
“石蜐(音jié ),今称为龟脚,一名仙人掌。”北宋时期的《广韵》里,短短一句话,就给这种动物安上了3个名字。石蜐,看名字能猜出是一种长在石头上的“虫”。那么,后两个名字呢?《广韵》也给出了解释:“曰龟脚,象其形也。曰仙人掌,特美其名。”意思就是,叫它龟脚,是因为它长得像乌龟的脚;叫它仙人掌,只是为了好听些,所以把乌龟换成了仙人。不过,这和植物里的仙人掌无关。
除此之外,它的各种别名也都是形容长相的:佛手贝、狗爪螺、鸡冠贝、观音掌、笔架,日本人叫它“龟手”……而它在科学界的中文名称叫“龟足”。
虽然,龟足在俗名里被冠以贝、螺之名,但《海错图》的作者聂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龟足“非蛎非蚌”。确实,龟足与贝、螺没有关系。它属于甲壳动物亚门,蔓足纲,围胸目,铠茗荷科,和虾、蟹的关系更近。
可为什么它不能像虾、蟹一样爬行呢?其实它的幼虫是会游、会爬的。一旦找到合适的礁石,幼虫就会把自己固定住,然后慢慢变成龟脚的样子。“脚爪”部位就是它的头状部。聂璜观察得很仔细:“爪无论大小,各五指……中三指能开合,开则长舒细爪,以取潮水细虫为食。”看看实物,还确实是5个“指头”。其实,龟足共有8块壳板,其中3个指头分别由两块壳板拼合而成。当中间的壳板打开后,它就会伸出“细爪”(科学上叫蔓足),抓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至于“脚脖子”部位,则是它的柄部,负责固定身体。由于要抵抗海浪冲击,柄部的肌肉特别发达,外面还生有粗糙的鳞片。龟足通常将柄部藏在石缝里,只露出头状部。
龟足这个东西,乍一看好像不能吃,但不少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还就爱吃这一口。他们吃的是龟足的柄部。把外面的硬皮剥掉,里面是一块白肉。这块肉口感紧实,有蟹肉味。虽然就算吃掉一大盘也不解饿,但可以解闷,就像嗑瓜子一样。
完整的龟足
剥掉外壳的龟足
中国人吃龟足,一般是白灼或爆炒,当作下酒小菜。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则把龟足视为滋补的海鲜,会用清酒把它蒸熟,或者做成味噌汤。
白灼龟足
在《海错图》中,还记载了两件关于龟足的逸事。
第一件事比较悲伤。龟足生长在海边的石洞内,冬天尤其繁盛。人们会趁退潮钻进洞里,采集龟足。而此时,洞里通常比外面热。热气一蒸,人的身体就会略微发胀。如果洞口太小,发胀的身体就钻不出来,等到涨潮时,这些出不来的渔民就被淹死在了洞里。
第二件事比较有趣。由于龟足外形诡异,古时候中原人不认识它。有一次,一个中原人到福宁州(注:今福建宁德、霞浦一带)做官,看到市场上有卖龟足,想尝尝,但又不屑于向别人请教它的名字,于是便在采购单上写:“给我买那种长得像‘勿’字或‘易’字的东西。”负责采买的手下人看不懂,有人给他支招:“一定是龟足,那东西不就长得像勿字和易字吗?”采买的人试着买来龟足,这个中原人一看:“对,就是这个!”
这个段子莫名戳中了聂璜的笑点。他写道,这件事“可为喷饭,至今以为笑谈”。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聂璜笑点够低的。
图文选自《海错图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