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为什么叫斗门?
2024-01-19点击数: 编辑:
上世纪六十年代,广东省委、佛山地位,中山县委,决定把中山县、新会县那些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划为一个县,以加强管理,便有了斗门县。那为什么叫斗门县呢?那是因为先斗门村,然后才有斗门镇,所以顺理成章的有了斗门县。
那么,斗门村地名是怎么起源的呢?今有三种说法:一是地形说,认为该村三面环山,状似戽斗,斗口面向虎跳门,故名。二是地缘说,“斗门”的古义,是“两山对峙,水在峡中流,其泄洪出口为斗门。”该村地处泄洪出海口,故名。三是地情说,珠江八大门(出海口),五道经过斗门,由于没有围堤等水利基础设置,老百姓深受其害,要想谋求发展,,就必须与五门战斗,故称“斗门”。
地形说看似合理细想却有问题,即使村后山像斗,那为什么不叫斗山村,如马山村,虾山村,为何与一个没有地壤关联的“门”连在一起,传统地方命名没有这样的思维习惯,显然是后人望文生义之说。地缘说比较合理且令人信服,全国有四十多个斗门村,就是证明,因为这样的地处泄洪出海口的村庄很常见。而不可能这四十多个斗门村背后都有像斗的山,而且都对着一个“门”吧。至于地情说,几百年前,斗门村人民恐怕还没有与“五门”相斗的豪情壮志吧。与“五门”相斗固称斗门,应为今人附会之说,却也符合民族文化心理,反映了解放后斗门人民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
确实,几十年栉风沐雨,几代人筚路蓝缕,名字还是原来的名字,斗门不再是原来的斗门。忆往昔,斗门的贫穷落后,是如今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小时候,住在村里有三怕,一怕水浸,因为住的是泥屋,水一浸泥砖会融屋会塌。二怕打风,因为大风会把禾草盖的屋顶掀掉。三怕火灾,因为那时厨房都是茅屋,到了风高物燥的时候,煮饭烟囱发热或飞出的火星常常引发火灾。下雨天道路更是泥泞且肮脏难行,村里茅厕更是臭气熏天。那时交通极不方便,记得年轻人结婚旅游,最奢侈的是到井岸了,那时到井岸去就如同现在的人出国一般。
可如今的乡村,大路小路铺上了水泥,公交车通到每一条村,还装上了路灯,美丽得就像城镇。而井岸,则由原来的小城镇变成了现代化城市, 其繁华堪比昔日被誉为天堂的澳门香港。其变化之大,真令人感慨万千。正所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如今斗门正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必将大有作为。是的,斗门是珠海的底色,也是珠海未来的希望。未来的斗门,必将成为魅力之城,南天的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