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天才?
2022-01-27点击数: 编辑:admin
要说世界历史上从古至今的军事天才那就太多了,如孙武、韩信、岳飞、成吉思汗、拿破仑、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朱可夫。但我今天要着重说说我们中国的军事天才毛泽东主席。
当然毛主席除了自身具备军事天赋之外,更靠他刻苦勤奋,博览群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实践、总结、凝炼才达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完美统一。
,
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的军事辨证法学说是毛泽东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概括,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精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是用以研究和指战争的战争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军事辨证法概念的提出,到这一学说的完整建立,都是毛主席在世界军事领域的独特首创。
毛泽东军事理论颠覆了世界军事领域论著把军事建设排于军事运用之后。抓住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原理。深刻地把握了“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革命真谛。
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一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人民武装力量,才能夺取政权的伟大任务。紧紧抓住军队的性质、宗旨及任务等关健性问题,创建了一整套崭新的建军理论和原则。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到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农村跟据地,实行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亲自发动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井岗山革命跟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人民自己的革命武装。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政府。通过古田会议三湾改编,毛泽东思想的人民军队已基本形成。
创造了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理论,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范围内最富创造性的内容,通过具体的作战行动,实现了人民军队从弱到强,由小到大的转变并最终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宝。他深刻地阐述了战争伟力的最深厚根源在于民众之中。
人民子弟兵来自于人民群众,是人民自已的军队,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人民军队的荣辱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起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捆绑式血肉相连的关系,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人民战争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他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只有动员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不足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胜困难的前提。
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分化瓦解敌人,状大革命力量,共同对敌,实行以武装斗争为主,其它经济思想文化斗争形式相结合。
毛泽东军事哲学辨证法,阐述了军事活动中的诸多矛盾双方,是相反相成与相辅相成的。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构成战争矛盾运动,推动战局的发展,决定战争的结局。物质基础薄弱的一方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是能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的。
战争的形态是在不断否定旧的作战方式中发展的,着眼其特点和发展,适时转换作战形势符合战争特点和作战任务,探索战争规律掌握运用规律,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有机统一结合。
用辨证的观点处理战争指导上的军事与政治,军事与经济,战争与和平,物质与精神,进攻与防御,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内线与外线,持久与速决等等矛盾关系。
以军事思想的博学智慧、魄力,策划组织了陈粟、陈谢、刘邓三路大军的南下,犹如三把尖力直插敌人的胸膛两肋,把战争引向敌人的统治区,大大缓减了党中央的延安保卫战及全国各解放区面临国民党围攻的紧张局势。从此翻开了人民军队从被动到主动、从内线到外线、从防御到反攻的全面转变。
毛泽东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指出强胜弱不是绝对的,可互相转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趋利避害,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劣胜优的战争规律,弱胜强的指导思想及方法,创造出了比正规战更具主动,灵活,进攻,速决流动的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十六字决方针,采取灵活多变的多种多样的战略战术模式 : 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等广泛运用于敌强我弱的抗日战争及红军时期的国内革命战争。
抗战时期他的《论持久战》,分析了 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证,科学的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批驳了“亡国论”与“速胜论”,阐述了积极防御理论,总结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
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下,组织领导人民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全民皆民的敌后游击战争,积小胜为大胜,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中国牵至置留住了近200万日军,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从防御到反攻的提前到来,并最终取得了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
在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上,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但不发对一定条件下的击溃战,消耗战,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47年延安保卫战。以积小胜为大胜,达到逐渐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的目的。
毛主席战略战术思想坚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不打无准备之仗,慎重初战,实行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力求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毛主席为什么把辽沈战役放在三大战役之首,因为除了东北是独天得厚的工农业资源坚强大后方外,它的地理优势也适用于关门打狗的有利条件,更更重要的是在敌我力量的对比上,无论是军力,地域面积,解放区人力物力的支前稳固后方上,交通运输线上,我军都占压倒性绝对优劣,敌人只能龟缩在几个孤立无援的军事据点里。是我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绝对优势的取胜率高,适合初战,利决战、速决战的充分特点,更适合我军解放战争从防御转向全面反攻之开山之战。起到给解放战争开幕及后两大战役带好头的表率作用。
根据其不同战争时期,不同战略阶段的敌我力量对比和我军作战能力、任务、以及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确定其主辅地位,采取不同的作战形式、运动战、游击战与阵地战等等。他的“四渡赤水”就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光辉灿烂教科书式的战例典范。
掌握主动性、灵活性与计划性。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发挥近战夜战特长,以保证有效地歼灭敌人。这在孟良崮战役,辽沈及整个大兵团作战的三大战役中都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险恶的国际环境,结合国情,将战争年代创造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到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中。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统筹安排,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减轻国家负担,促进国防与经济建设相互依存链条式效应发展。“两弹一星、核潜艇”的研制带动了国家完整、完善的工业化体系的全面建立。打破了帝国霸权主义的核垄断与核讹诈。抗美援朝、抗苏反印的胜利,换来了新中国70年的和平建设期。
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以其特有的完整性,出色地实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人类军事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体现出他鲜明的人格魅力,民族气派,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在面对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今天,仍将对战争的准备、控制、实施、指导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