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古代名人趣事有哪些?

2021-04-17点击数: 编辑:admin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陌生。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这样的“高考”,即古代的科举考试,自隋唐开始施行,直到清末废止。古代人是如何参加“高考”?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又发生过哪些奇闻逸事? 晚清的“萝卜高考”:考生现场出数学题夺状元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湖北“绿营”士兵沈鸿烈参加了一次由湖广总督府主持、目的是选拔赴日本留学生的特殊高考。他没有想到,这次考试其实是“萝卜高考”,考官们事先收了不少红包。他更没想到,没钱没背景的他,能戏剧性地填了“萝卜”的坑,摇身成为高考状元,踏上留学之路。 古代科举轶事:名字好长得帅皆可成状元 唐代状元没有高出一般进士之上的特殊荣耀,这和当时的考试与录取方式等很有关系。状元既不是像宋代那样由皇帝经殿试“钦点”,也不是全凭考场上的答卷定名次,通常是由考官决定。而考官受人请托和接受推荐,取谁为状元都属正常现象。 古代“高考”时长九天七夜:常有考生意外死亡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在考试的九天七夜里,考生答题和食宿全在号舍里。在每排号舍的尽头有一间粪号,由于秋闱时天气非常炎热,考生们吃住全在狭小的号舍里,因此,经常有考生因中暑生病、食物中毒导致意外死亡,还有的则是被藏在号舍屋檐等处的毒蛇咬死。 古代科举的录取名额乾隆己酉年录取96名 清代早期,每个行省都有固定的科举录取名额。例如,顺治初年乡试的录取名额分布为:顺天、江南是一百六十多名,浙江、江西、湖广、福建都是一百多名,其它省份递减,最少的是贵州省,乡试录取名额为四十名。而会试名额却不固定,或多或少,有清一代,以雍正庚戌年会试录取406名为最多,乾隆己酉年录取96名为最少。 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专人报喜贴在厅堂 现代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一般通过快递到学生的手中,而古代有专门的政府官员通知。古人科举应试及第之后,县州府都会派遣特定人员前去通知报喜,这样的报喜在古人眼里称为捷报。所以可以这样说,捷报就是古人现代版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古代高考奇闻:用鸽子作弊 由于科考事关仕途官运,作弊就成了科考挥之不去的阴影。江南贡院发现过飞鸽传书,当时有考生家里训练了只鸽子,鸽子晚上就飞进考生的号舍,考生把考题写得很小,拴到鸽子腿上带回,家里请了答卷高手,然后让鸽子再送进考场。家人为了提醒考生不要抄漏了,就在正面的下方注了“背面还有”几个小字,哪知这位老兄竟也照抄不误,结果被考官发现。 古代防止作弊最有效的是“搜身” 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巴掌大的蝇头书进入考场、贿赂官吏、买通负责搜身的士兵、种种方法不胜枚举。 资料来源于:盘点:古代“高考”秘闻趣事、作弊绝招 http://news.163.com/12/0607/10/83cv6tak00014aed.html

标签: 历史趣闻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