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有哪些著名早点和小吃?
2022-05-21点击数: 编辑:
安庆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有几百的建城历史,更是上千年年前的古皖国都城所在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小吃和早点也是有很多。今天安庆王带大家了解安庆的早点文化。
一 、桐城朝牌(茶壶牌子) 二、安庆牛肉煎包
三、安庆锅贴 四、怀宁包子
五、 江(gan)毛水饺
六、 安庆米粑
一、记忆中的桐城“朝笏”!
安庆桐城市,“朝笏”是人所皆知,尤其是生活在老城关的人,与“朝笏” 都有着不解之缘。它是桐城一种普通的早点,呈长方形,长约20-30厘米,宽约10厘米,正面泛黄并粘有芝麻,掰开后中间柔软,刚出炉的“朝笏”香脆可口,老少皆宜。外地人大多叫它“大饼”,然而,只有在桐城才叫它“朝笏”或“朝牌”,除此之外,只是形状有所变化,有的呈圆型或椭圆形。“笏”(hù)原本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大唐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废弃不用了。另外,朝板也是中国道教一种重要的法器。
至于桐城人何时称大饼为“朝笏” 或“朝牌”,说法不一,也无从考证。据说,当年有一次老宰相张英回桐城,民众夹道欢迎,也有顺手送些土特产的。忽见紫来桥头烤烧饼的刘二,捧着一大捧焦黄色的东西过来,请宰相收下。刘二憨憨地说是“朝笏”,大家一看时却是烧饼,只是形状与往日的不同,长长的、弯弯的,真的很像“朝笏”,于是烧饼就这样变成“朝笏了”。 有一次与几个朋友闲聊,有人赞叹桐城的饮食都浸透了文化味儿,连早点也别出心裁,大饼不叫大饼,偏叫“朝笏”。
制作“朝笏”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挑选优质的面粉,然后和粉发酵,如果遇到气温较低的季节,还要用温水隔水升温,让其充分发酵,然后反复揉压,否则烘烤的“朝笏”硬板板的,口感不好。烘烤的燃料最好选用山里的木炭最佳,现在城里大多业主都用无烟煤来替代,因为木炭价格昂贵,且很难买到。一般卖“朝笏”的摊主旁边都会有一家卖油条的,买早点的人大都把“朝笏”掰开,再夹上热气腾腾的油条,一口咬下去,色香味俱全,让你垂涎欲滴。
二、安庆牛肉煎
包安庆桐城市的青草镇青草隔老街以前有一家牛肉煎包店,是我儿时最记忆深刻的美食,可惜后来这家店人去楼空,不知去了哪里营生。牛肉煎包里面牛肉的量并不是很多,主要是豆腐,但是搅拌在一起根本吃不出哪是豆腐哪是肉,牛肉虽然用量少,但是是纯正地道的牛肉,味道很浓,牛肉煎包的皮儿薄馅儿大,有少量的汤汁,味道特别好,因此受到食客们的追捧。
三、安庆锅贴
安庆锅贴或者叫安庆煎饺有很多品种,荤素搭配皆有,
迎江寺最有名的素锅贴,馅料用冬菇、玉兰片、茶干为主要原料,副菜以季节区分,秋冬两季搭配白菜,春季则搭配地儿菜,夏季就搭配蒿儿菜。让你在不同的季节,都可以品尝不同季节特色的锅贴。
四、 安庆(怀宁)包子
安庆包子最大品牌运营由来自芭比馒头,巴比食品的创始人名叫刘会平,来自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他被业内视为“安庆包子帮”的龙头老大。蒸包的美味在于它的软糯可口,不管你是什么年龄,蒸包都能满足你,老少皆宜。肉包菜包豆沙包芝麻糖心包,皮薄馅儿多,天天换着吃得转。
在安庆怀宁江镇3.7万人中,就有1.5万人从事面点行业。其实这里并非小麦产区,当地餐桌上鲜有面食,却成了闻名全国的“面点师之乡”安庆包子在全国各大城市早餐包子店中占主要份额,有可能你吃的包子就是安庆怀宁人做的安庆包子。
五、江(gan)毛水饺,水饺是安庆方言,实为馄饨而非水饺。始于清光绪年间,因创始人江庆福颈上生有白毛而名。后人总结特色为16个字:“皮如薄纸,馅如珍珠,形如猫耳,肉嫩汤鲜。”早年用料苛刻,馅料是用山区的黑毛猪后腿肉,佐以虾仁、榨菜制作,用纯鸡汁或骨头汤煮饺,深得人们喜爱,口碑也生于此。吃的人很多,一般来的人除了吃水饺,也会叫上一笼汤包,很是爽口。
江(gan)毛水饺 蒸煮皆可
六、安庆米粑
安庆米饺又名蒸米粑,是安徽安庆传统小吃。相传起源于明朝初年。将籼米蒸至七分熟时,磨成细粉再加入适量的水和成面,然后将肉馅配以新鲜蔬菜做成馅料,包入其中上锅蒸熟即可食用。
“形如半月色如银,皮薄绵酥菜作心。油炸清蒸皆味美,原生品质食中珍。”正是用来形容安庆米饺的可口经典。
#安庆头条# #安庆.池州往事系列#
现在除了安庆包子,整个一个安庆连正宗的小混沌都找不到。剩下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