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旅游业打造成幸福产业
2022-08-17点击数: 编辑:
最新旅游资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这些重要论断,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旅游业培育为最具影响力的幸福产业,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旅游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收入提高、文明意识增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分量越来越“吃重”。对旅游业发展地位问题,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早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推进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旅游产业被认定为幸福产业之首。可以说,旅游的幸福功能得到充分肯定。随着旅游成为百姓生活方式的一种“常态”或“刚需”,随着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品质不断提高、旅游行为不断创新,寻常百姓对旅游的幸福功能领悟得越来越深刻。旅游拓展了生活的视野、提升了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愉悦了身心健康、升华了自我认知、体悟了多样人生、传播了文化文明,等等。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支撑。收入和闲暇,是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些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增加,闲暇时间或者节假日时间也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的水准,这些都为我们旅游业的快速和优质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我国旅游综合最终消费占同期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额的比重超过14%,旅游综合资本形成占同期国民经济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约6%,旅游综合出口占国民经济出口总额的比重约6%。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我国旅游业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旅游业还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要把握旅游业发展新使命,在高质量发展上发力,从而让广大人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代化强国必须有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目前,旅游业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显著提升,规模和体量正在大跨步前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质量不高、产品和业态单一、市场秩序失范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建成现代旅游强国,“高质量发展”是不二选择。旅游业既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不可或缺的元素,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把高质量发展当作其最为重要的“选项”。在这一过程中,核心抓手就是在激发和引导旅游消费需求前提下,着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住以下四个要点:一是开拓创新,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培育和形成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市场主体,这是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二是整合各类要素供给。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禀赋及其规模、质量和比例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变革影响激增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业要在源头上有效整合生产要素,既要增加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又要避免要素盲目投入、重复投入、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等问题。要充分认识新要素对改善旅游业效率和激励旅游消费需求的作用,积极融入信息、交通、网络、能源、生物等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旅游行业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推动各类旅游生产要素实现质的提升,促进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三是改革完善相关制度。要遵循改革大方向,结合发展实际,在旅游用地、闲暇时间和法律保障等方面给出合情合理的制度供给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保障。进一步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不断改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增强旅游管理部门综合协调、高效管理和服务能力,有效规范和监督市场供需双方各种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四是注入旅游新元素、拓宽旅游业新视野。比如,大力开拓VR(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旅游业内的应用空间,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又如,推进旅游行业内业态之间的自融合,以及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再如,借鉴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开辟旅游业发展新区域,扩大旅游产业空间范围,延长旅游业产业链,挖掘旅游业价值链,丰富旅游产品,塑造新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开发和运营模式。
转自中国经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