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问答 > 正文

少儿趣味问答题? 趣味文化常识?

2023-09-11点击数: 编辑:

一、少儿趣味问答题?

 趣味问答是孩子很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欢乐,还能锻炼他们的脑部发育。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儿童趣味问答及答案合集。

1、熊猫一辈子最遗憾的一件事是什么事?答案:照张彩色的照片

2、什么情况下先穿鞋再穿袜子?答案:踩到大钉子时(钉子先穿破鞋后穿破袜子)

3、右手永远抓不到的是什么?答案:自己的右手

4、地上有九只鸟,小明开枪打死一只,剩下的八只都没飞走,为什么?补充,不是聋子也不是被吓死的答案:那是一群鸵鸟

5、什么情况下5大于0,0大于2,2大于5?答案:玩石头,剪子,布的时候

6、有一个人一年才上一天班又不怕被解雇他是谁?答案:圣诞老人

7、9个橙分给13个小朋友,怎么分才公平答案:榨成汁

8、拿着鸡蛋扔石头,为什么鸡蛋没有破?答案:拿着的是鸡蛋而扔出去的是石头

9、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儿子,大独生子叫大明,二儿子叫二明,三儿子叫什么?答案:当然叫小明

10、如果你有一只下金蛋的母鸡,你该怎么办?【答案:不要再做梦了】

11、哪儿的海不产鱼?【答案:辞海】

12、迄今为止,你所见到的的影子是什么?【答案:黑夜,哪是地球的影子】

二、趣味文化常识?

这个趣味文化常识很多。 首先,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由表意符号构成的文字,它的演变有自己的法则,是一项十分有趣的学问。 其次,很多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例如“井底之蛙”、“画龙点睛”等,了解它们的起源和故事背后的含义,可以增强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另外,中国古代有很多诗词名句,这些优美的语言和妙喻,无论是在文学、音乐还是其他领域,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了解语文中的文化常识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三、趣味问答题目大全?

1. 小白人穿黄衣,腰弯弯甜如蜜。(打一水果)

2. 此物生来权力大,车马行人服从它,看它红脸不敢行,红脸变绿走没错。(打一物)

3. 远看像座亭,近看没窗棂,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打一常见物)

4. 请问世界上什么样的老鼠用两只脚走路吗?

5. 请问有一农夫养了10头牛,为什么只有19只角

6. 请仔细想一想,你所见到的最大影子是什么?

7. 独脚尖尖身体圆,绳索绕在身上边,拼命争脱得自由,只在地上转圈圈。(打一玩具)

8. 样子像架高射炮,日月星辰能看到,自从人们有了它,宇宙秘密揭开了。(打一物)

9. 什么东西总说会来,却从来没有来过?

10. 一物果断干脆,专和黑的作对,帮助同学学习,不惜骨折身碎。(打一教学用具)

四、春节趣味问答题及答案?

以下是春节趣味问答题和答案:

1.传说春节的由来,最初是为了驱赶一个怪兽,人们张灯结彩,放鞭炮。这个怪兽是?

A 麒麟 B 蒲牢

C 年 D 龙

2.按古人说法,大年初三这一天又被称为什么?

A 大年朝 B 小年朝

C 顺星节 D 破五

3.以下哪项不是古代春节的习俗?

A 吃饺子 B 迎财神

C 守岁 D 吃巧果

4.在我国传统习俗中,以下关于春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下联,平声(一、二声)为上联

B 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上联,平声(一、二声)为下联

C 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下联,平声(一、二声)为上联

D 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上联,平声(一、二声)为下联

5.下列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C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D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6.王安石的诗中: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桃符”是什么的原始形式?

A 福字 B 春联

C 窗花 D 红包

7.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春节的习俗?

A 贴春联 B 放鞭炮

C 乞巧 D 守岁

1. C 2. B 3.D 4. C 5. D 6. B 7. C

五、历史问答题技巧?

答案:历史问答题的技巧就三点,学会了答题就能得分: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

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

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六、扬州趣味历史?

有一天夜里,隋炀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种非常漂亮的花,但是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产在什么地方,醒来以后,就命令人把他梦中的花画成图形,张皇榜寻找认识者,正好当时在扬州见过琼花的王世充恰好在京城,看到这张皇榜,便揭榜进宫,对隋炀帝说,图上所画之花叫做琼花生在扬州,隋炀帝听后,很想见一见,便开运河,造龙舟,与皇后和嫔妃下扬州看琼花,待隋炀帝来到扬州,满树琼花皆落,隋炀帝始终没有看到琼花的芳姿。

七、历史常识书籍?

历史常识的书籍如下:

1、《大一统史》:为历史学家杨祚康撰写,旨在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为历史学家所公认的“历史学必读”。全书十三册,涵盖6000多年中国历史,从尧舜时代至清末,现已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籍。

2、《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历史著作,书中包含了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系列关于文化、宗教、战争等各种历史事件的故事。全书共五十二篇,涵盖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09年,被誉为古代历史文学的经典之作。

3、《汉书》:汉书,是由司马炎撰写的五十四篇历史著作,收录了从汉高祖到汉哀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5年)间的历史事件,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汉朝的历史情况,也是历史学者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

4、《三国志》:三国志,是由司马光撰写的三部古代历史著作,把三国时代分别以《汉书》、《魏书》和《吴书》来记录,总结了从曹魏、吴越和蜀汉三国时代的历史情况,也成为了历史学家能够掌握三国历史知识的重要参考书。

5、《春秋》:春秋,是由孔子撰写的一部关于春秋时期历史的著作,全书共256篇,把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些年间的历史情况,尤其是政治、社会及文化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此时期中国历史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6、《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描述战国时期历史的著作,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情况,特别是政治形势。书中被称为“策”的内容,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当时国家之间的竞争以及军事战略。

7、《晋书》:晋书,是由陈寿编著的一部古代历史著作,把从晋朝前后百余年里的历史状况,如政治、社会、文化等等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记述,使其成为了历史学家们值得参考的经典书籍。

8、《宋史》:宋史,是由赵构编著的一部关于宋朝历史的著作,把从宋太祖到宋孝宗(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间的历史全部涵盖在内,而且把记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做了详尽的记述,使它成为了历史学者深入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素材。

9、《明史》:明史,是清王朝编撰的一部古代历史著作,书中涵盖了从明朝首创者朱元璋至明代灭亡之前的历史情况,是历史学家们研究中国明朝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

10、《红楼梦》:红楼梦以其优美的笔触和精彩的情节,记录了清朝贵族家庭中的悲剧故事,是中国历史学家们必读的重要书籍。

八、历史文学常识?

历史文学是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它既包含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融入了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以下是一些历史文学常识:

1.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成书于公元前109年至前91年之间。

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成书于18世纪中叶。

3.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成书于明朝中后期。

4.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成书于元朝至明初。

5.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成书于元末明初。

6. 《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巨著,编纂者司马光,成书于北宋时期。

7.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最早集大成之作,共收录305篇诗歌,成书于周朝初期。

8.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9. 《宋词三百首》是中国古代词歌的经典之作,收录了宋代词人的代表作品。

10. 《红岩》是一部反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长篇小说,作者丁玲,成书于1940年代。

九、基本历史常识?

1、古代中国的别称:神州、华夏、中华、九州、海内、九牧、九域

2、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安阳、杭州、郑州

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4、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秦始皇)

5、古代著名圣人:书圣王羲之、武圣关羽、词圣苏轼、医圣张仲景、史圣司马迁、画圣吴道子、兵圣孙武、文圣欧阳修、至圣孔子、亚圣孟子、酒圣杜康、乐圣李龟年、曲圣关汉卿。

6、四大发明及发明者:造纸术——东汉蔡伦;火药——东晋葛洪;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指南针——战国时期,不详

7、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

8、中国近代史起始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

9、中国现代史起始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

10、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七七事变

十、战国趣味历史故事?

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白虹贯日,悬梁刺股,呆若木鸡,高枕无忧,利令智昏,苌弘化碧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相关文章